第(1/3)页 试点工作的推进,比预想的还要艰难。 一车间和三车间虽然基础较好,但真要把安全隐患排查和责任落实到个人、挂钩考核,阻力立刻显现。 老师傅抱怨新规矩太麻烦,耽误干活;班组长嫌记录繁琐,增加负担;甚至车间副主任也私下嘀咕,觉得安全科手伸得太长。 老张和小李天天泡在车间,磨破了嘴皮子,效果甚微。设备科和后勤科那边更是阳奉阴违,该配发的劳保用品拖拖拉拉,该维修的设备一拖再拖。 “陈科,这样下去不行啊。”老张愁眉苦脸地汇报,“底下人根本不买账。赵主任嘴上支持,实际也不怎么使劲。” 陈锋看着日报表上寥寥无几的隐患上报记录,心里清楚,这是软抵抗。光靠安全科几个人,推不动这盘死棋。 他拿起电话,直接打到三车间:“赵主任,试点工作是李副段长点头的。如果你们车间确实困难,推行不了,我只好如实向段里汇报,申请换其他车间试点。”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赵主任的声音立刻热情起来:“别别别!陈科!能推行!就是刚开始大家有点不习惯!我马上开会!狠抓落实!” 放下电话,陈锋又给一车间去了同样内容的电话。 下午,两个车间的上报记录果然多了起来,虽然不少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总算开了口子。 陈锋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根子不在车间,而在上面。设备科和后勤科不配合,车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让老张整理了一份设备科和后勤科在试点工作中推诿、拖延的详细记录,附上相关单据复印件,直接送到了李副段长办公室。 李副段长看着那厚厚一摞材料,脸色不太好看:“情况我知道了,会找他们谈。” 谈话的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天,一批急需的劳保用品就配发到了试点车间,几台拖了很久的设备也安排了维修。 但暗地里的绊子并没停止。 没过两天,局里安监处突然来了个电话,询问四九城段试点工作的情况,语气严肃,像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陈锋心里一凛,他谨慎地汇报了进展和困难,重点强调了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和初步成效。 挂了电话,他立刻让老张去查,最近谁往局里打过电话或寄过材料。 老张打听了一圈,回来汇报:“设备科老李上周去局里开过会,后勤老王有个亲戚在安监处…” 陈锋冷笑,果然是这两条老狐狸。 他不再被动接招。第二天,他带着老张,突击检查了设备科的配件仓库和后勤科的劳保库存。账目和实物对不上,残次品以次充好,库存积压和短缺并存,问题一抓一大把。 陈锋没当场发作,只让详细记录,拍照留存。 回到科室,他让老张把检查记录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存档,另一份他直接拿着去了王段长办公室。 王段长正在看文件,见他进来,有些意外:“小陈?有事?” 陈锋把记录放在桌上:“段长,这是今天突击检查设备科和后勤科库房发现的问题。情况比较严重,涉及国有资产管理漏洞和安全生产隐患,您过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