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招生文件里的公平-《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


    第(2/3)页

    我摸向西装内袋,里面藏着两样东西:手写的 “招生初心” 便签(“1. 不接受任何礼品礼金;2. 特殊情况优先走政策通道;3. 每天复盘是否有疏漏”)、家庭合影(妻子抱着刚上初中的女儿,背景是家门口的老槐树)。手机银行 APP 显示,家里的存款刚够女儿的补课费,而表哥带来的 “土特产”,正放在家门口的鞋柜上 —— 今天必须在规则内处理所有事,既不能辜负局里的信任,也不能让家人觉得 “不近人情”。

    早上 7 点半,我提前到单位。刚打开电脑,就把学区划分草案调出来逐页核对 —— 今年新增的 2 所小学,涉及 3 个老旧小区的学区调整,这三个小区的家长之前已经来咨询过好几次,稍不注意就会引发争议。我把每个小区的适龄儿童人数、学校的师资配置、距离远近都重新核对了一遍,在有争议的地方用红笔标注,准备在研讨会上重点讨论。

    8 点整,办事大厅刚开门,就有位拄着拐杖的老人颤巍巍地走进来,手里攥着个布包:“同志,我孙子户口跟我在一起,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能不能在咱们区上学啊?我跑了好几趟,都没问清楚”。我赶紧扶老人坐在休息区的椅子上,拿出《义务教育招生政策》,翻到 “户籍入学” 那页:“大爷,您别着急,只要孙子的户籍在咱们区满 3 年,且实际居住在这里,就能申请入学。我帮您列个材料清单,您按这个准备,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问我”。

    说着,我掏出纸笔,把需要的户口本、居住证明、监护人委托书等一项项写清楚,还标注了 “可委托社区帮忙复印材料,不用自己跑”。老人接过清单,激动得手都在抖:“太谢谢你了,同志,你真是个好官,我之前问了好几个人,都没你这么耐心”。我笑着摇摇头:“应该的,这是我该做的”,目送老人离开后,才发现自己还没来得及喝口水。

    上午 9 点,学区划分研讨会准时开始。参会的校长们对学区调整有分歧,A 小学校长皱着眉说:“我们学校的招生范围太大了,今年适龄儿童有 300 多人,师资根本不够,肯定忙不过来”;B 小学校长也附和:“我们学校范围太小,资源浪费,不如把 A 小学的几个小区划给我们”。

    我拿出前期调研的数据表,放在会议桌上:“大家别着急,我们前期做了三个月的调研,按‘就近入学 + 师资均衡’原则,把 A 小学的 2 个小区划给 B 小学,这两个小区离 B 小学更近,走路只要 10 分钟;同时,我们给 A 小学调配 2 名骨干教师,再招聘 5 名新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另外,对于特殊困难家庭,我们开通绿色通道,材料不全的可先登记,后续补报,不让一个孩子因材料问题耽误入学”。

    校长们看着数据,没再反驳,研讨会顺利结束。我刚想喝口水,手机又响了,是表哥发来的消息:“我在你办公室楼下,你下来一趟,就几分钟,我把东西给你就走”。我心里一紧,只能回复 “表哥,我正在忙,招生政策不允许私下打招呼,你别跑一趟了,东西你拿回去,不然我真的要生气了”。发送成功后,我叹了口气 —— 从小到大的表哥,第一次因为这事红脸,心里很不是滋味。

    下午审核入学材料时,我发现有份材料存在疑点:某家长提交的房产证明,地址与学区地图标注不符,社区公章也很模糊。我赶紧联系社区核实,社区工作人员说 “这份证明不是我们开的,公章是伪造的”。家长赶来后,一进门就哭了:“主任,我家孩子就想进这所小学,离我上班的地方近,不然每天要送孩子跑 10 公里,我实在没办法才伪造的,我知道错了,你别让孩子没学上啊”。

    我心里发酸,能理解她的难处,却不能破例:“您的难处我理解,但伪造材料违反政策,一旦开了先例,对其他家长不公平,这是对教育公平的破坏。这样,我帮您查下,您上班附近的星光小学还有空额,我帮您协调申请调剂,星光小学的教学质量也很好,您看行不行?” 家长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激。

    下班后,我留在单位帮这位家长整理调剂材料,直到晚上 7 点,才让她带着希望离开。这时我才想起,今晚是女儿的家长会,已经错过了。我赶紧给妻子打电话,妻子说 “我已经帮你去过了,女儿有点委屈,说你又加班”。我心里像被针扎,让妻子拍现场视频给我,在回家的路上反复看,视频里女儿坐在座位上,眼神里满是期待,却没等到爸爸的出现。

    晚上 8 点,我终于到家。女儿趴在书桌上写作业,看见我回来,没像往常一样扑过来,只是小声说 “爸爸回来了”。妻子走过来,抱怨道:“女儿今天问,‘爸爸是招生办主任,为什么不能帮我进重点初中?别的同学家长都能帮孩子找关系’,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坐在女儿旁边,摸着她的头:“宝贝,不是爸爸不帮你,爸爸的权力是用来帮更多孩子公平入学的,不能用来谋私。如果你想进重点初中,爸爸相信你能靠自己的努力考上,这样才更光荣,对不对?” 女儿抬起头,眼里含着泪,却还是点了点头。

    这时手机弹出副局长的消息:“今天你提出的特殊困难家庭绿色通道,局里同意了,后续要跟进好,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孩子都能顺利入学”,还有那位被调剂家长发来的消息:“主任,谢谢您,星光小学已经同意接收我家孩子了,太感谢您了,您真是个好官”。我看着消息,心里暖烘烘的 —— 所有的坚持都值得,至少守住了公平,也帮了真正需要的人。

    深夜 11 点,我还在整理特殊困难家庭的入学材料,突然听见邻居在走廊议论:“高主任肯定收了不少好处,不然怎么能当主任?”“听说他连亲戚的忙都不帮,太冷血了,一点人情都不讲”。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我攥着手里的钢笔,指节发白 —— 我拒绝了所有礼品礼金,帮了 15 个特殊困难家庭,却还是被误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