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还征求意见是喜欢住厂里还是热闹繁华的市区。 结果众人说这商州现在最热闹的不就是厂门外的自由市场么。 那就先凑合着洗洗睡吧,只是麻纺厂里腾出来的宿舍也不适合夫妻住啊。 所以让卫东索性在库房里整齐码放麻袋堆上猫一宿。 跟一堆商州机械厂赶过来的熟人,交流他们也来仿制这种机器。 董雪莹眷恋的看看他,还是带着女工们回宿舍去,反正不公开在外面亲近。 第二天一早六七点就热闹了。 不等让卫东开车去市里招待所接,大院里已经凑了几辆车把记者送过来。 如果说晚上是市民们消暑闲逛凑热闹的夜市,早上就是农民乡里来赶集的卖场。 才半个多月,延续多少年的逢二五八赶场赶圩的规矩就被推翻。 天天都敞开大门免费摆摊,自有脑瓜子灵活的人天天来赚钱,早点来摆到九十点钟太阳火辣辣就收工走人,下午去招揽收集要卖的东西,第二天一早又来摆摊。 不是赶集日摆摊的人少,反而竞争还少,没准儿赚得还多。 这不比天天在田地里刨食儿强? 任何时候都有人会跳出原有框架找寻新机会。 明显这周围农村家庭往后几十年的贫富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 但吸引城里人白天早上涌来自由市场的,肯定不会是土鸡蛋和新鲜采摘蔬菜。 而是让卫东从江州调拨采购的批发市场货品。 江州作为重工业城市,深厚的底子还是农业外贸型码头城市的商州没法比。 光同样是码头周围,江州就能凑出品类繁多的批发市场。 沈翠月当然了若指掌,她之前不还有个小摊位藏在儿童玩具市场里么,这边自由市场刚开始建,她就按照让卫东的要求列出清单让狗蛋他们带队去批量采购。 然后用货驳顺水而下运送,一次就几百吨,分摊到成捆的布料毛线、成摞的锑锅碗碟就几乎等于零。 之前那些自由市场靠边的小门市不是没人租用么。 这下看看示范打样吧。 每天早上八点开始十匹面料、十大捆毛线、一百件衬衫、一百条裙子、一百套童装、一百口锑锅、一百套餐具、一百盏台灯、一百套脸盆…… 林林总总的铺开在一排门市里,超级便宜的限量供应卖完收工。 但中午十二点半又会再来一波。 百货公司八毛一尺的布,这里两三毛,十五块的长裤,这里八九块,翻毛皮鞋……算了,这个全市都找不到可以竞争的产品,疯抢! 只有重生穿越的人看了才会似曾相识,这尼玛是购物网站的套路啊! 不就是整点秒货的节奏吗。 这些东西不赚钱都可以,目的是吸引人流量保持每天来。 更是吸引其他商家来卖货。 百货公司、供销社都带头来租个门面卖滞销货品打折。 厂家也租个门面来卖各类库存。 私人有货品渠道的还是少,但类似老尤家那样有经商传统,经商意识的终于鼓起勇气想方设法的组织点货品来卖。 在凭票供应的年代,这种敞开了卖便宜货的机会,轻而易举的都会形成人潮汹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