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让卫东这几年频繁进出各种高校,已经有点审美疲劳的习以为常。 反而是老风水师感受清晰。 可以说整座蓉都,除了极少数带有ZZ意义的建筑,还有那种成批量建设的宿舍楼、厂房,到处都比较陈旧。 没有迎来大基建、大地产开发的时代,真就几十年没变化。 唯独学校,尤其是高校,集中了这个时代最好的建筑。 高大、方正,充满了自信。 就像行走在校园里的年轻人们一样充满朝气。 基本都是绿的、蓝的军警装,这个年代统一的比较正式外套,不少人戴着眼镜。 没有花里胡哨的滚轮箱、名牌包包,几乎清一色的灰绿色军用挎包。 不是捧着书,就是饭盒,匆忙行走,埋头阅读,手舞足蹈的比划探讨。 叫醒女道士听闻她来大学找过兄长,让卫东就把车停路边,自己和程朗坐在长椅上看着眼前场景。 “这是几十年前看不到的,能进学堂的已经不是普通人家了,要读到大学那更是家境、宗族都要鼎力支持,看不到这种谁都能读进来的模样。” 确实看不到任何贫富差距,全都一样。 起码这会儿还是。 让卫东看到的却又不同:“只要够努力,谁都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可这么多大学生毕业怎么办,要让他们物尽其用才对国家,对社会最有意义。” 他自己就差点选择上大学:“七几年重新恢复高考,前面几年还有不少人情关系,工农兵学员,现在基本步入正轨凭借高考入学,所以恰好就是这几年大学生开始批量出产,而且是按照国家分配去哪……” 作为三线厂专家,很了解情况:“可恰好也是这几年所有分配去向的厂矿都在转制,很多大学生去了就破产、停工。” 说到这里,他不由得想起何玉柱,人家也是包分配的大学生,可发现不对劲就立刻跳出那个温水青蛙的环境下海扑腾,大多数人却只能被煮了。 “所以,我要推动大学生就业,推动大学毕业双向选择,这就像房改一样,不能是国家包分配包分房,不但对国家是个巨大包袱,对大学生也是极大的浪费……” 靠在长椅上,让卫东随口说来都带着思索的味道。 越庞大的事情就越容易参差不齐。 工厂、企业转制艰难,教育系统却高歌猛进,源源不断的产出大学生,消化不良的矛盾可不就产生了。 所以环顾四周也找不到公用电话通知韩国斌,只好记下来。 这时也看见穿着蓝色道袍的女道士,已经蹦跳着拉拽个虎头虎脑的眼镜男生过来。 甫一见面,让卫东就喜欢得很,因为对方透着股贼兮兮的机灵劲儿:“我叫陆涛,电讯计算机专业大二,听媛媛说您是山主,看到我做的那个电脑算命程序了,有什么问题?” 没错,对于现在已经是电脑产业大老板的让卫东来说,那个程序简单得要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