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柏林今天是个大阴天,窗外狂风乱做。 给人的感觉随时要下一场倾盆大雨。 唐小星昨晚就收到黄景灿转发的通知,要求大家一定要锁好门窗。 此时此刻她就站在窗边,头风凌乱的就像是刚才窗户爬进来。 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她又把小车发给她的录音文件打开听了起来。 刚才一睁眼她就摸起手机,迫不及待的要开小车给她的留言。 可以说近日来每天和小车聊会儿天已经变成了她的精神支柱。 刚才一看到录音,她第一时间还以为是小车录的童年即景。 结果打开听了不到五秒钟,她紧张的马上关掉了录音文件。 因为她听到了小车和李老师的对话,而且还是在讨论她的大波兰舞曲。 她听得出来小车应该是偷偷录得。 她太紧张了,她不知道李老师会怎么评价她。 她不敢听,但她又无比渴望点开音频。 最终她猛地点了一下屏幕,然后把手机扔到一旁。 录音并不长,李老师只说了几句话。 可就是这几句话,每一句话都像是咒语一般,让她一边激动一边冷静,一边开心又一边难过。 听完她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她跑到窗边吹了几分钟的冷风。 感到情绪终平缓下来,她才再一次打开音频。 “第二遍这才是唐小星弹的,第一遍真的不像她弹得。” 再听到这一句,唐小星莫名有种想哭的冲动。 就好像终于有人为她证明,为她出头了。 她的第一遍大波兰舞曲可不止李老师一个人听了,陈老师、爷爷、大伯、爸爸妈妈、教授,包括她这边的声乐教授,这些她发自内心敬重的大人们啊,每个人都给他的第一个评价都和教授一模一样: ‘弹得很好’ 只有李老师,这个与她接触不过一个夏令营的李老师,直接说第一遍不像是她弹的。 是啊!第一遍的录音怎么可能是她弹的呢? 没有一个大人看到这一点,只有李老师。 所以她坚信李老师说的第一句——第二遍才是唐小星弹的。 这句话谁说她都不承认,只有李老师说她才承认。 因为李老师是真的听懂了她,或者说愿意懂她。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李老师后面的话就直接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要强弱强弱没有,要表现力表现力没有,速度变化不如不做,整个听下来都很吃力,她在干什么?” 在唐小星听来,李老师对她第一遍的录音评价简直和她一模一样。 她也觉得自己第一遍没有强弱可言,没有表现力,速度上的处理如同设定好的变速节拍器。 她真的弹得好吃力啊,爷爷您真的听不到吗? 唐小星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李老师您说得没错,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干什么。 “第一遍唯一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是足够稳定,剩下的全是问题.” 没错,亲爱的李老师,您说得一点都没错,第一遍除了稳定,剩下的全部都是问题。 “第二遍首先味道就是对的。” 味道是对的! 再听到李老师对自己第二遍的点评开头,唐小星仿佛一下明白了自己为什么第二遍弹得那么顺畅。 因为一开始味道就是对的,那是属于她的味道,属于她的习惯,属于她的每一个触键。 她真的完全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演奏的第二遍。 可是这几天以来另一个问题不停地缠绕着她,她知道自己第二遍录得很好,她很喜欢,可如果让她再录一遍,她恐怕自己弹不出第二遍的感觉了。 这也是她这几天没有练琴的另一个原因,她害怕自己弹不出这第二遍的感觉。 而今天听到李老师对她第二遍的后半段点评,她终于明白自己的第二遍为什么会录得那么让自己满意。 “大波兰舞曲首先它是一首充满能量的作品,它需要一种肯定的语气,小星第二遍从头到尾都充满了这种能量。” 一!种!肯!定!的!语!气!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七个字,让她一瞬间顿悟了。 就是这种感觉! 在第二遍录音的时候,她处于一种绝对的抵抗情绪,她抵抗的就是教授给她设下的条条框框。 所以在弹的时候她将所有讲授要求的部分全部替换成了自己的想法,她确信她是带着一种完全自我肯定的想法弹奏的第二遍。 并且在她的心目中,这首大波兰舞曲就是一部充满能量的作品。 于是她录成了第二遍,有点天时地利人和的感觉。 李老师的话可以说是帮她打通了这首曲子的最后一个困惑,她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去练这首作品。 她相信按照李老师的指导她能将这首曲目里所蕴含的能量进一步激发出来。 遗憾的是录音到这琳琳就要去上学了,她没有办法听到李老师关于这首曲目的个人想法。 她坚信李老师对于这首作品有着一种更加深层的领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