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所谓巨婴心理,就是指指成年人心理发展滞后,情感和行为模式停留在婴儿阶段的心理现象。 表现出来的特征:自恋,认为自己是最牛逼的;偏执分裂:对挫折容忍度低,常陷入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情绪易失控且归咎于外界。 怎么形成的呢? 原生家庭影响:父母过度溺爱或包办代替,剥夺个体独立成长机会! 将他推到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高度… 路川…就是典型! 家学渊源“艺二代”的一个代表人物。 他出作品的时间,刚好渡过了电影制片厂体制的转型阵痛期,又恰好面临着中国内地巨大的电影市场缺乏电影导演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观众可选择的电影极其有限,观影阅历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在那个时候,电影但凡能够上映,只要不太离谱,几乎可以名利双收! 故而这个阶段的电影导演相较于后一代的电影导演而言,实际上是没有经历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反而被时代宠坏了,电影不被观影认可,却认为是观众审美低下,见到后来居上的电影从业者作品,亦满口酸气… 再加上身边一大堆攀附者,必然会肯定他,拥护他,他自然觉得自己是对的! 三部电影,《羞羞的铁拳》口碑最好… 但喜剧嘛…‘大导演’一般看不上! 这帮人对开心麻花电影的轻贱和鄙视,正是他们这些学院派电影人的普遍立场。 百花奖提名的《满江红》直接跳过沈滕这个主扛票房的男一号,去提名中戏科班毕业的男二号。 有名言的‘麻花低质强碱性搞笑片,雄霸中国电影市场,是文化的悲哀。’ 你看,动不动就中国电影的悲哀、文化的悲哀… 完全一副专家、教授的姿态… 你觉得他们是天龙人,明晃晃地跟广大观众的审美喜好对着干? 真不是… 他们的圈子很小的,根本接触不到一般的观众… 长年在圈子里混得风生水起,参加笔会、集体采风、专业研讨会、作品品鉴会,通过换稿、内部推荐占据文艺版面,著作等身、名声斐然。 如果没有互联网,他们可以这么生活一辈子的! 然而,互联网来了,扭转由体制把控的舆论场,大众品评效用正在反作用于传统文艺圈。 电影的好坏,不是你们圈内人说的算的。 尤其是商业电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