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瑞王府仅一个王府的占地面积,就足有汉中府府城的一半之巨。 可以说整个府城都是瑞王一人的独立王国也不为过。 而且不光王府之中家丁众多,瑞王所拥田亩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府中仅被明文记载的良田——是良田而非普通田亩。 就有两百万亩之巨。 这两百万亩里,其中一半以上是存于陕西境内的,剩下的则分布在山西、河南、四川。 在现如今的陕西境内,瑞王朱常浩是一个完全不弱于秦王朱存枢的存在。 但对于这么个庞然大物。 孙传庭实际上所顾虑的还真不是瑞王的实力有多强。 秦王都能杀,还杀不了你瑞王?! 孙传庭真正担心的是时间! 陛下当然可以像诛杀秦王那般,煽动民意除掉瑞王。 但问题是,这需要时间。 就算比操办秦王时要快,但那也同样需要时间。 这时间说长不长,几天下来延安府内的粮食倒是还足以支撑全府用度,不会出什么大岔子。 但问题是,延绥军镇所给的边关压力实在太大。 毕竟算算时间,恐怕蒙古诸部过不了几日就要南下劫掠了。 而延绥军镇的事情又必须陛下亲至才得以解决,这个时候事情便是变得相当棘手了。 瑞王府已经明显有了反意,万一到时候边关生事,瑞王再趁机起兵,那就是前后夹击了。 所以孙传庭想赶来劝谏陛下: 近些日子里先不要再对宗室动手,而且不光不能动,还要使些手段安抚他们一番。 至少把边关稳住了之后再动。 虽然此举有些许服软之意,但为了大局也只能忍上一忍了。 孙传庭也对瑞王招揽亡命徒的举动恨之入骨。 但陕西境内种种困境此起彼伏,孙传庭想不到除了大加安抚外,还能有其他什么办法。 而且最要命的是。 孙传庭还担心瑞王假意接受安抚,实则背地里憋着搞个大的。 有秦王的前车之鉴,这群王爷绝对不会老老实实的坐以待毙。 但偏偏他们不死还不行。 一百多万亩良田,够养活多少百姓了? 更别提府中的那些存粮,掏出来说不定能给延安府吃上几天。 想到这里,孙传庭深吸一口气,加快了脚步。 他准备再次向陛下去毛遂自荐——为了大局,他孙传庭要亲自前往汉中府去安抚瑞王。 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如今除了孙传庭自己,圣驾队伍里还真没有人能再去办妥这件事了。 总不可能让陛下亲自屈尊去安抚叛贼吧? 所以此行虽然危险重重,但孙传庭心中并无任何惧意。 陛下都为了大明准备御驾亲征了,他做臣子的难道还会怕死不成?! 等他亲自向陛下确认完御驾亲征的消息,他便立即请命动身前往汉中府。 就在孙传庭思索如何安抚瑞王朱常浩之时。 汉中瑞王府内。 年岁还不到三十的朱常浩正身披袈裟、一边滚动着手中佛珠,一边满脸肃穆的观赏着王府内的甲士死命搏杀。 自年少时期,朱常浩便开始吃斋念佛。 他一向不好女色,唯独爱财。 先前在京里还未就藩之时,他便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找内帑、找户部要银子。 甚至说。 连自己准备结婚需要银子采买东西的理由,都拿出来用了无数次。 只是为了多要点银子和田产。 没办法。 出家之人,淫我不沾了,那银你总得给我留点吧?! 而现在。 秦王被抄家灭族之事,他已经听说了。 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生挚爱。 即使是佛门中人,现如今也不得不举起屠刀了。 他详细了解了秦王被除掉的经过,最终得出结论——秦王之死,实在是因为他没有将主动权一开始就给捏在手里。 结果就是一步慢步步慢,被那歹毒的皇帝给用计阴杀。 因此这种低级错误,他朱常浩绝对不会再犯。 只要皇帝敢来汉中府,那他就直接率兵伏击,跟皇帝拼个你死我活出来。 身为佛门中人,朱常浩也不想和自己的手足血亲闹到这种地步。 但谁让皇帝他实在太过毒辣?! 想起那个竟胆敢没收同宗财产分给贱民的皇帝,朱常浩刚刚还在袈裟下被映出几分佛像的面容。 陡然间变得疯癫峥嵘起来。 前方的甲士搏杀之声变得越来越激烈,朱常浩手中的佛珠也滚动的越来越快。 哗啦啦—— 不知为何,手上那串价值数千两的佛珠竟突然间线绳绷断,随即佛珠散落一地。 朱常浩抬头一看,这才发现是前方的搏杀已然停止。 最后一个名义上的敌寇,也随着佛珠的断裂而被斩去首级。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有秦王的例子在前,瑞王为了自保,自然会选择用活人练兵。 如此一来,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军队战力。 同样是因为秦王的缘故。 朱常浩所选的这些练兵耗材里,并没有平民百姓。 其中一部分是犯了刑法但却不够狠厉的罪犯。 另一部分则是汉中府内的一些最底层宗室。 那些贱民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联合起来的力量却的确能冲击王府。 所以朱常浩自然不会再去招惹他们。 非但没有招惹,他还给汉中府的那些贱民们减免了许多赋税。 虽说那些赋税也是他来就藩后刚加的。 但他毕竟刚来汉中没多久,还没来得及大肆祸害。 所以此举一出。 皇帝再想凭借煽动民意之手除掉他,是万不可能的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