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至于那些底层宗室,则是朱常浩刻意抓捕而来的。 毕竟练兵耗材总是要有的,百姓不能动。 那就只能把目标放在这些活的还不如百姓的底层宗室身上了。 说白了。 宗室与宗室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还大。 朱常浩根本没把这些底层宗室当成跟自己一样的物种来看。 而且朱常浩此举除了练兵之外,还另有深意。 如今全陕西都知道皇帝把宗室当成官吏一样杀。 那么过段时间,把这事给泼到皇帝身上去, 自然便能裹挟起全陕西的宗室愤恨。 你皇帝会裹挟民意,难道我宗室就不会了吗?! 想到这里。 朱常浩躬身向前,对着前方满地的尸体唱了声“阿弥陀佛” 他看着这些尸体,表情由刚才的疯癫转为怜悯。 这些人活着也只不过是在承受命运的业火而已。 贫僧此举也算是将他们送往极乐世界了。 朱常浩默默在心中又为自己记了一笔功劳。 同时。 他又不由得想起皇帝近日所作所为,眼神微眯。 朱常浩最近一直在遣人收集皇帝情报,如今已经知晓皇帝将大部分兵力派至延绥军镇了。 如此一来,皇帝若是再来汉中府的话。 那就可以轻而易举的送他一起前往极乐世界了。 就算不来,他也要想尽办法将其送去。 异族犯边之事常有,这点是陕西全境都众所周知的。 到时异族来犯,皇帝必会亲至延绥镇守。 而趁着这个时候。 自己从背后插他一刀,那么他便必死无疑。 朱常浩已经来不及去想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此刻的他只想皇帝死。 没办法。 出家之人,为了心中唯一的信仰,自然是要奋不顾身不顾一切的, 瑞王朱常浩。 延安府府衙内。 朱由检看着宗室名册上名字,准备等会就派人把他家给抄了顺便再全族处死。 老实说。 他最近比较忙,所以还真没来得及听说什么瑞王有意谋反的消息。 所以朱由检准备杀朱常浩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个。 而是上午刚被放回去的那些官员,刚刚已经给他送来了周边县郊的田亩、户籍名册。 这东西对于大明朝官员们来说,本就是他们赖以贪污的根本。 你要是连自己的县里有多少人、多少田都不知道。 那还怎么捞银子?! 所以这些东西,每个官员暗中都是有一个账本的。 朱由检治理延安府的策略,说白了其实很简单。 搞清楚了每县人口田亩后,直接统筹规划分配粮食,让全府百姓撑过这个冬天。 至于这么多粮食从哪来,一方面是从受灾稍轻的地方调度些来,例如西安府。 但更多的还是要靠抢。 毕竟前者也只不过是刚能自足而已。 所以坐拥百万亩良田的朱常浩,就在这个时候映入朱由检眼帘了。 朱常浩究竟该不该死,对于朱由检来说根本不重要。 他的死对帝国有没有利,这才重要。 很显然。 朱常浩的死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这个时候他怎么样都得死了。 至于如何杀他。 对朱由检来说确实连个问题都算不上。 兵力人手不足、时间不够充裕.通过客观条件来看,情况确实有些不利。 但只需一招转移矛盾。 所有问题便在顷刻间迎刃而解。 用底层宗室去杀上层宗室,再轻松不过。 深谙人性的朱由检再清楚不过,底层宗室对于大宗藩王的恨,要比百姓们还要强有力的多。 朱由检这些天来研究过,大明的宗室问题相当复杂。 除了顶层的亲王、郡王、将军、中尉,剩下的所谓宗室则纯粹是徒有虚名了。 而这些宗室才真正占了整个宗室份额的绝大多数。 但他们过的却甚至比普通百姓还要凄惨。 百姓还能种地、经商.这些人在祖制的压迫下,只得依靠俸银而生。 但陕西根本发不出来俸银。 如果是百姓和藩王之间是纯粹的阶级矛盾的话。 那底层宗室和藩王之间除了阶级矛盾,还有极大的内部矛盾。 自己的苦难固然可怕,亲戚的富贵却更加令人揪心。 这是人心中最深的仇恨,或者可以称呼它为劣根性。 所以对于朱由检来说。 仅需一纸诏令,就足以把陕西境内这群底层宗室全给煽动起来。 他刚准备开口下诏,恰逢此时有一名小太监躬身前来禀报道:“陛下,孙传庭孙大人求见。” 朱由检点点头:“带他过来。” 孙传庭被带进房间,请完安后刚准备开口和陛下说及汉中府瑞王之事,陛下一句轻飘飘的话却让他瞬间呆滞。 “传庭,你来的正好。” “带人去汉中府,将瑞王朱常浩抄家灭族,办完瑞王府后,再去把陕西境内剩下的其他王府也一并处理掉。” 孙传庭:? 晚点还有一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