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北疆重宝的实际价值不需要太昂贵,与宋国的钱币持平就足够了。 而且这个铜铅比例还是李骁严格控制的结果,最终的目的还是流通起来。 听闻李骁的简单介绍,韩久远大受震惊,对李骁更加敬佩。 他很聪明,只是时代限制了眼界,但这些事情却是一点就通。 接下来,李东志拿起第二枚钱币说道:“韩参军,这四枚钱币都是大都护亲自设计。” “铜币的价值与当前流通的各国铜币一样。” “而我手中的这枚叫做‘小银币’,价值等同于一百枚铜币。” 这是一枚银币,比铜币要小很多,同样是外圆内方的形状。 正面写着‘北疆重宝’,背面则是日月图案,以及‘百文’两字。 普通百姓的交易基本上是以铜钱为主,涉及到大宗交易的时候才会使用金银。 大概的兑换比例便是一千文铜钱,兑换一两银子。 十两银子兑换一两金子。 只不过有时候钱币金额不凑整,商人需要用剪刀将一两银子剪开,然后在用秤杆称重,剪下来的银屑得用蜡粘起来。 甚至还得用牙咬辨成色,麻烦至极。 于是,李骁专门为银币设计了两种样式。 大银币的实际价值和标定价格都是一两银子,兑换一千文铜币。 小银币则是等同于一百文铜币。 强行规定了价格和币制,方便钱币的流通。 至于最后一种,则是金币了。 背后写着‘万文’的字样,等同于一万枚铜币。 听完李东志的介绍之后,韩久远一脸敬佩的说道:“大都护思路完全,臣等不及也。” 他是度支司参军,专管钱粮征税之事。 北疆的币制改革,与他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李骁把他叫来听取意见。 而在韩久远旁边,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 他穿着灰色长衫,袖口洗得有些发白,却依旧平整,举止沉稳,自有一番气度。 他叫崔本昌,原本是凉州城内一家钱庄的掌柜。 凉州城破,钱庄背后的党项官员被北疆军抄家斩杀。 失去靠山的他,只能跟着北疆军的移民队伍来到金州。 重新拾起了锄头和鞭子,成为了一个平民。 不久前,李骁忽然下令,征召所有精通钱庄运作、术算的人前往龙城集合,言明若能通过考核,便赋予要职。 听闻此消息,崔本昌立马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 经过层层筛选,他最终进入了李骁眼中。 他不仅算盘打得精,对各地的银钱流通更是了如指掌,就连辽国与花剌子模的货币兑换都能随口道来。 最难得的是,他敢想敢做,曾在与李骁的面试中,直言不讳地说出“以银代币,通南北商路”的想法,让李骁颇为欣赏。 随后,李骁的目光落在崔本昌身上,指了指案上的钱币问道:“崔掌柜,这北疆重宝的质量如何?能否撑得住我北疆钱庄的建立?” 崔本昌连忙起身,拿起一枚铜币仔细端详,又掂量了一下银币和金币的分量,脸上露出赞叹之色。 “回大都护,这钱币成色均匀,纹路清晰,边缘规整,以此为根基建立钱庄,定能稳如泰山。” 李骁颔首,又问道:“我北疆钱庄开设,崔掌柜可思虑齐全?” 崔本昌微微点头,抚胸答道:“北疆地域广阔,从最东端的于都斤山,到最西端的巴尔喀什湖,足有万里之遥。” “商旅往来,携带银钱既笨重又危险,若能有一家横跨四方的钱庄,让银钱在各地通存通兑,必能让商业繁盛数倍,军民生活也会便利良多。”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郑重:“只是正如大都护所言,金融关乎国本,最要紧的便是信用。” “所以北疆的钱庄,绝不能落入私人之手。” 李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属下以为,北疆钱庄当总设龙城,在武威、西海、高昌、庭州和阴山、伊犁各设分号,北疆钱庄的分号需按‘军事要塞为点,商路为线’铺开。” 崔本昌挺直腰背,声音因兴奋添了几分清亮。 他从小对术数和钱币之事便很有天分,算是小有名气的神童。 所以在二十岁的年纪,便成为了凉州城最大钱庄的掌柜。 如今被李骁看中,似乎又重新找回了曾经的自信。 “龙城总号需设三大堂口:存银堂管储兑,汇通堂掌异地汇兑,票号堂专发可流通的‘龙票’。” “每个分号都要配两名以上的银匠,专司辨别钱币成色、以防假冒,再调十名老兵当护卫,钱庄的信誉得用刀枪护着。” 听着崔本昌的侃侃而谈,李骁心中已经有了定数。 眼前这人,正是北疆钱庄大掌柜的不二人选。 他抬手示意崔本昌坐下,沉声说道:“钱庄这个名字不好听,得改改。” “在我北疆,卖酒的叫酒行,卖布的叫布行,行商的叫商行。” “做银钱买卖的,就叫银行。” “北疆银行的大掌柜,就由你担任,需要多少人手,多少银钱筹备,尽管与韩参军商议。” 崔本昌心头一震,猛地起身躬身,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属下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大都护所托!” 看着他坚定的模样,李骁微微点头,又说道:“龙城总行的票号堂暂且不设了。” “北疆银行当先铺平银钱事宜,关于银票之事,不宜操之过急。” 听到这话,崔本昌有些失望,但还是点头说道:“属下遵命。” 票号堂,就是专门发行银票的。 之前,他便向李骁提出过“以银代币,通南北商路”的想法。 就是用银票取代沉重的银钱,方便货物的流通。 并且还为银票的发行制定了计划,让李骁颇为欣赏。 只不过,银票的存在是以国家和钱庄的信誉为前提。 而且这东西也不是崔本昌首创。 宋国商人首先发明了‘交子’,然后金国朝廷也随之发行了‘交钞’。 只不过这两种银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都比较大。 尤其是金国的‘交钞’,因为后期需要应对宋国的北伐和蒙古的南侵,再加上天灾人祸,以及各地的叛乱起义。 所以,金国朝廷大量印制‘交钞’,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石粮食甚至达到了十贯铜钱的价格。 所以在李骁看来,银票的出现是一件有利于商业的好事,但不能操之过急。 在他的计划中,先将北疆银行的体系搭建起来,让北疆的军民以及外地的商贾习惯了北疆重宝。 再加上北疆的信誉做支撑,那个时候才是‘北疆龙票’发行的时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