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养鲶鱼的人. 翟达大概明白对方什么意思了。 心中思索,手指在桌面上微微敲动。 “可是万部.养鲶鱼也不是什么好活,因为有人不喜欢鲶鱼。” “他们喜欢银鳕鱼、三文鱼、金枪鱼。” 虽然研究院现在有点被骂的情况,但那都是极少部分群体,且恰逢“环形总部”的热度。 整体而言,名声还是响当当的。 而汽车工业这块蛋糕.上面趴着的苍蝇太多了。 回忆起前世,每一家涉足汽车的企业都会被卷入舆论风暴之中,媒体、车评人、二手车贩子,你以为都是情绪的时候,人家其实都是生意。 而后各家车企互相之间也会开团,若说浑水程度,堪称行业之最。 万罡苦笑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么多年了,市场、利益、舆论都比较固化,哎” 这一声叹息,代表了太多东西。 是对产业和市场的深度了解,是对各种阻碍的无奈,亦是一种疲惫。 从2000年起,他为了汽车领域革新努力了十年.其中见识过多少麻烦事,他比谁都清楚。 这位大佬悠悠道:“我给你讲个故事。” 翟达点点头:“您说。” “假设我是一家大型合资车企,改革开放几十年早已经家大业大,资产众多,工厂成熟.这时突然要让他们研究新能源领域.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研发能力。” “他们长期以来的研发主旨就是‘本土化’,母公司开发车型,他们就照着比划,再通过供应链进行整车制造,‘研发’这两个字,对那些企业来说极为遥远.他们可能有不错的技术,但没什么研发能力。” 孙婷瞪大了眼睛.那么大的公司没有研发能力? 呃.好像也对,没见比海外版本强一个零件、一个材料. “而即便他们有着从零开始投入研发的决心,很快内部反对浪潮就会一轮接一轮,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变速箱’,汽车的核心部件,改为新能源方向,相关部门、子公司、供应商都会抱着必死的决心反对,因为不反对也是死,不如闹起来。” “结束了么?没有!这一关过了,采购系统也会给他们一个‘无法成功’的反馈大型车企的采购部门早已经有了固定的利益链条,养了十几年且心照不宣的供应商,现在要采购电池等新部件,等于需要从零开始搭建人脉,甚至会暴露以前的问题,所以最后他们也会反对.通过复杂的报表,向上给出一个‘成本过高’或‘技术不达标’的结论。” “而哪怕他们到了这一步依旧坚持下来,外资力量也会出手干涉,不希望研发有实质性进展,因为他们自己也已经失去了革新能力,不舍得放弃这么多年的积累,新技术一日不出现,市场就一日由他们说的算。” “所以无论国家对这些合资企业给予多少期望,最后换来的都是悄无声息的流产.而且会心底下就是反对技术革新的,甚至利用自己的行业影响力四处阴阳怪气,模糊大众认知。” 翟达突然道:“其实这种情况不少见电子产业也有,一般我们称之为‘买办’。” 拒绝技术的唯一真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