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虽然骄纵,但打仗绝对是最为擅长的。 “父皇。” “各府域兵力粮草已经到了。” “战场之事,战场形势变幻莫测,除了粮草辎重外,朝廷还是不要过多干预为好。” “此番,父皇静候佳音即可。”、朱标笑着说道。 “老大。” “你难道觉得咱会有那份闲心?” “有宋国公在,咱根本不担心。” “纳哈出,北元,咱可没有放在眼里了。” “如今吾大明可不是昔日刚刚立国的大明,北元更不是昔日的大元了。”朱元璋笑着道。 “父皇英明。”朱标立刻笑着附和道。 这时! “报。” “大宁府军报。” “呈奏皇上。” 急报传令兵快步跑入了大殿内,恭敬一拜。 满朝文武目光立刻汇聚。 “看来是宋国公要向父皇禀告动兵事宜了。”朱标笑着道。 “请皇上一阅。” 急报兵从背上取下了军报,恭敬一递。 侍奉在朱元璋身边的内侍立刻走下殿中,双手捧起了军报。 恭敬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笑了笑,接过了手中的军报,打开一看,脸上立刻露出了一抹惊愕的表情。 “朱应。” “又是这个朱应。” 朱元璋忍不住的出声道。 声音不大。 却是在整个奉天殿内响彻。 听到这个名字。 许多大臣都是一愣,不解的看着朱元璋。 也有许多记得朱应之名的大臣面带思虑之色。 “朱应。” “这不是一个月前那个大宁边军力斩百人的悍卒吗?” “难道他又立了什么战功不成?” “应该是了。” “如若不是立下了大战功,一个悍卒可不会一而再的入奉天殿得皇上知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