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看来这战功还不小啊,此番宋国公已经接管了北境的兵权,任何急报上奏都需要通过宋国公准予来呈奏,此番战功定然是不小的。” “朱应,能够以一个兵卒身份再而出现在奉天殿,的确是少见……” 殿中许多记得朱应之名的,心底更是涌现了好奇。 当然。 绝大多数人也是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在这奉天殿内的官员都是大明帝国的权贵阶层,一个杀敌的悍卒罢了,在他们的权柄面前不值一提,哪怕是在北疆成了指挥使,成了更高的官位,同样在作为京官的他们面前不值一提。 “老大。” “我大明当真要出一个后辈能将了。” 朱元璋拿着手中的军报,一脸喜悦的对着朱标说道。 “能让父皇你如此开心。” “看来这个朱应又为我大明立下了不小的战功了。”朱标笑着道。 “云奇。” “给咱宣读。” “让满朝文武听听我大明又出了一个骁将了。” 朱元璋大笑一声,直接将手中的军报递给了身边的内侍。 “是。” 内侍云奇恭敬接过了军报。 然后走到了阶梯前,面朝满朝文武,大声宣读道:“臣冯胜上奏皇上,太子殿下!” “今。” “臣已临大宁府会州城,各府域征召兵力如今皆已临会州城下,总计兵力二十三万。” “临会州城时。” “元庭纳哈出已派遣数万计元军攻城,幸得大宁边军誓死防守,断元军破城之念,今吾主力大军至。” “元军已然自会州城退去,转攻为守。” “臣已准备择日反攻,剿灭纳哈出。” “此番大宁府能够抵御元军猛烈进攻多日而不破,乃大宁边军之功。” “其中有一能将,名为朱应。” “在主力大军尚有半月才至,元庭已经发兵时,大宁边境存危,更有建州鞑子相助元庭,以大宁府五万边军根本无法防守。” “故。” “在吾大宁府两万边军杀入北疆时,朱应提出分兵拖延之策,一面分散万众大军袭元庭执掌辽东之地,一面自身领四千骑兵袭建州鞑子部落,拖住建州鞑子无法驰援元庭。” “时至今日。” “朱应率军在异域之地已有近月,首战破鞑子蓝旗部落,斩首万众。” “之后交战之中,鞑子万众骑兵皆被朱应率军诛灭……”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