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致摸清了城里的情况后,邵勇发现,除此之外,这银川城里,全他妈是王府! 大大小小,足足有十座之多。 每一座王府高大的院墙之外,都像是固定的景观一般,站满了前来讨活儿的百姓。 男人们一个个弓身子,卷起裤腿,卑躬屈膝的看着门房,祈求王府里的贵人能高抬贵手,赏他们一个活计。 而人群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女子,要么是丧父,要么是丧夫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想要卖身进入王府为奴为婢。 当奴才没什么不好,至少能混口饱饭吃。 邵勇亲眼看见,一个穿着锦袍的太监,用一方洁白的手巾捂住口鼻,满脸嫌弃的站在院墙外,看着这帮臭烘烘的平头百姓。 前面是几个小太监,正在人群里挑挑拣拣,像是采买牲口一样,最终领了三五个看起来还算齐整的女子出来。 被挑上的,如蒙大赦,欢天喜地地对着王府大门,砰砰地磕头拜谢; 没被挑上的,则是哭天抢地抱腿扯衣,想要再争取争取,直到被守卫们一顿毒打,打得头破血流,她们才肯撒手。 但他们也没哭,只是委屈地用破布裹了裹伤口,继续默默地蜷缩在王府的墙根儿底下,偷偷地打量着王府门口那对冰冷威严的石狮子,等待着下一次机会。 邵勇注意到,这些十座王府中,以报恩寺旁的寿阳王府门外聚集的人最多,而之前路过的巩昌王府,相比之下确是有些冷清。 他有些不理解,后来听掌柜的说,这些王府都会不定期会采买婢女。 而寿阳郡王因为常年吃斋念佛,脾气在这些王爷里算是稍微好些的,至少不会轻易打杀下人。 而那巩昌郡王,则以脾气暴虐闻名,动辄以折磨下人为乐,据说每年从他府里抬出去的尸首,不下百十具。 邵勇听得是眉头紧皱,心中杀机四起。 他想起了大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迟早有一天,要把这帮姓朱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挂在路灯上!” 邵勇不明白什么是路灯,但他此刻抬起头,看着客栈门外高高挂起的幌子,心里默默地念叨了一句: “挂在这上面,应该也不错。” (银川城平面图) 邵勇此行只带了五百多人,想要靠这点人马,将偌大的银川城搅乱,想必还是有些困难的。 虽然城里的卫军们,看起来过得也不太顺心,但邵勇总不可能大摇大摆地冲进卫所,挨个去问人家要不要跟他一起造反吧? 所以,他急需找到一个可靠的内应。 大帅临行前曾有交代,最好能在城里的工坊酒肆附近,寻摸寻摸有没有出来打短工的守军。 或者,干脆直接以商队招工为由,看看能不能联系到合适的内应。 邵勇先是去了城西北的木厂附近,那儿是军属和匠户的聚居区。 他也的确找到了几个偷偷出来打短工的守军,可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些拖家带口的。 他们所求的,不过是几文钱补贴家用,一旦提到任何敏感的话题,他们便立刻警惕起来,避之不及。 随后,邵勇又尝试着去左屯卫、右屯卫的营地门口招工,说是自己的商队需要一批力工搬运货物,工钱优厚。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出面接活的,全都是些守备、游击之类的军官。 这群人邵勇可太清楚了,表面上说是为底下的兵将找条活路,实则是把这群人当成苦力来用。 每天早晚点卯必不可少,邵勇试了好几次,都没找到可乘之机。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人的出现,让事情迎来了转机。 这人,是自己找上门来的。 他叫朱行。 这天,邵勇正和亲卫几人,在盘算着该如何行动时,客栈掌柜领着一个身形单薄、面带菜色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这位客官,听说您的商队在招人,我这边有个相熟的小兄弟,你们看看能不能用。” 邵勇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正要开口拒绝,那人却好像看出了什么,连忙站出来躬身作揖: “这位贵人,在下在下朱行,听说贵商队在招工,我能识文断字,可以帮您记账算账.” “要是力气活,我也能帮着扛扛包,只要能糊口就行。” 听了眼前这人的话,邵勇的眼睛,瞬间眯了起来。 姓朱?莫非是? 经过一番仔细询问,邵勇这才确定了朱行的身份,一个落魄的宗室子弟,被废为庶人的龙子龙孙。 邵勇看到了朱行身上的价值,当即便将其招入了麾下,并以“记账先生”的名义,给朱行发了不少工钱。 一来二去,两人也渐渐混熟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