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且这里的地形起伏较大,山体并非平缓上升,而是由多个山丘、山脊和沟谷组成,地形极为破碎。 在这种地形下,要想进攻城池,十分困难。 在山脚和城墙之间几乎没有足够开阔、平坦的大片区域。 江瀚的数万大军,根本无法在这里集结,更别提部署大型的攻城器械了。 云梯、冲车,甚至是重炮,都很难通过这片细碎的丘陵区域运抵城下。 最令江瀚忌惮的是,城中的守军竟然没有派人,提前砍掉山上的乔木、灌木等植被。 按理说,凡是攻城战,守城的一方都会提前将城墙周围的林木,全部砍伐干净。 一来是防止攻城方,就地打造攻城器械;二来也是为了防止林木遮挡视线,影响城头火炮的射界和杀伤效果。 可偏偏张令就没有这么做。 都是积年老将了,怎么可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江瀚站在山脊上,看着周围的林木恍然大悟。 眼下正值初冬,天干物燥。 张令这厮,恐怕是想趁着自己在山林中集结部队之时,趁机发动火攻! “走!这北面攻不下!” 探明了北面的情况后,江瀚没有丝毫的犹豫,带着部队掉头就走。 听到贼兵撤走的消息,城头上的张令还有些失望。 他本来在北门的山林沿线,布置了重重的工事和伏兵,想要趁机埋伏贼兵,杀一杀这帮人的锐气。 可没想到,贼兵竟然如此谨慎,连试探性的进攻都不肯发起一次,直接就放弃了北门。 看来,接下来的攻防重点就是那三面临河的区域了。 张令不敢大意,立刻从北门抽调了数千营兵,投入到了沿河的浅滩之上继续加固工事,准备应对贼兵接下来的进攻。 此时的江瀚,已经赶回了西面,正听取着从四面八方汇总起来的消息。 “大帅,现已探明,敌军水师共有十五艘战船,基本都是小型的苍山船和沙船。” “另外,马队沿嘉陵江和涪江,往上游方向探查了三十里,只找到了十几艘小型的渔船,每次最多只能搭载三到五人。” “根据当地渔民说,官府很早之前就开始大规模地组织凿船。” “显然张令是提前做好了打算,准备靠着水师死守江面。” “洪明派人把渔船先送回来了,而他则是带人继续往上游找船,估计还得十来天,才会有最新消息传回来。” 江瀚听完,陷入了沉思。 他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思索着该如何破局。 邵勇见状,试着提议道: “大帅,要不咱们干脆派人泅渡过去?” “马旭搜遍了军中,大概找到了三百多号精通水性的当地渔民。” “这帮人的渔船都被官府给凿沉了,眼看断了生计,这才愤而参加起义造反,加入了我军。” “根据斥候的回报,官军大概有六艘战船,一直停靠在府城正面的深水河段,作为主力部队。” “我的想法是,能不能派这些精通水性的渔民,趁着夜色泅渡过去。” “让他们用油布携带炸药包,等靠岸后,找机会吧官军的战船给炸了。” “等官军的战船少了,咱们就可以趁夜搭建浮桥,强行渡河。” 可江瀚听了邵勇的计划,却有些不太认同。 三百多号人实在太少,且不说他们能不能顺利避开江面上巡逻船。 就算他们真的成功摸到了对岸,也要时刻警惕,千万不能被沿岸巡逻队的发现。 如果江瀚没看错的话,那几处水流平缓的河段岸上,可都是筑有箭塔的。 这帮没经过训练的渔民,能不能避开箭塔和巡逻兵的侦测,都是个问题。 更别提在重重守备之下,炸毁岸边的战船了。 再说了,对于这些精通水性的渔民,江瀚十分看重。 他们这帮从西北来的边军,大多都是旱鸭子。 日后,如果要在川中的水网地带作战,还得看这群渔民的本事,水师估计也少不了。 肯定不能为了一次夜袭,就让他们白白葬送性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