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是身边都是儒家士人,他为了能立足,不得不如此。 眼瞧着大势彻底扭转,夏原吉也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黄观资历学识,皆是上乘,可以执掌礼部,为一国之宗伯。” 朱棣点头,“好啊,既然如此,那就由黄观担任礼部尚书一职。” 黄观急忙跪倒谢恩。 朱棣随后又道:“朕思前想后,决定在武英殿每日召见重臣,处置政务……入值武英殿的朝臣,暂定为六部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平章使和平章副使。再有,五军都督府除去领兵在外的,也要安排两个人入值。还有,太子必须入值武英殿,每日观政学习,诸位卿家怎么看?” 此话一出,朝臣心就咯噔一下。 坏了,陛下这是要收拢大权了。 原本徐景昌鼓捣出九卿旬会,本来是通政使主持,结果落到了蹇义手里,变成了大臣之间互相通气的地方。 朝臣在一起商议大事,将天子置于一旁,朱棣肯定不愿意。 借着设立平章院的机会,要求重臣入值武英殿,等于一下子把旬会挪到天子那边去了。 瞧这个意思,武英殿有变成政事堂的趋势。 虽说大明朝不拜相,但是这么弄下去,也跟群相差不多了。 而且瞧着这个阵容,六部尚书就不说了,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一共十个人,正是掌握朝廷大权的。 加上平章院两人,五军都督府两人,再算上太子殿下,总计十五个人,也就是天子之下,大明朝廷的核心,真正能说了算的。 黄观从一个戴罪之身,骤然升任礼部尚书,又随后入值武英殿,等于是一步登天,贵不可言。 当然了,他还不算什么,在这个武英殿里面,真正实力最雄厚的,不是吏部天官蹇义,而是徐景昌! 毕竟五军都督府的两个名额,不论给谁,他们都会听徐景昌的,姚广孝也是站在徐景昌这边,这位干脆就把平章院甩给了徐景昌。 再说通政使解缙,他也是徐景昌的死党,黄观更是徐景昌从十八层地狱捞起来的。 还有太子殿下,那也是这一头的。 虽说文臣这边人数不少,但是蹇义和夏原吉内斗,直接把六部撕扯开了。 所以说徐景昌守着牢固的基本盘,纵横捭阖,能拿到最大的权柄。 徐景昌正在高兴呢,朱棣突然道:“成家立业,定国公徐景昌年少聪慧,辅政有功。如今令尊走了两年,朕也该给你张罗一门亲事……有合适的人选,只管提上来。有了家事,安定了后院,才好入值武英殿,为国效力。要不然,也显得朕太薄情了。” 朱棣笑吟吟的,徐景昌却是打了个激灵,这算什么恩典啊?我还年轻,我还没玩够啊! 徐景昌尚在蒙圈之中,再看朝堂众臣,好些人眼睛冒光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