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卷起来? 沈念无奈摇头。 他自认卷不过这些人,并且即使卷赢了,他也可能只是一个英年早逝的翰林院检讨。 唯有寻偏门,走捷径。 沈念仔细盘算了一下。 若想特进擢升,适合他的捷径之途有两种。 其一,上奏诤谏,博直臣清流之名。 此乃官场较为主流的方式。 其二,献治国革新之奇策或惊世之言,一举成名。 很快。 他又无奈摇了摇头。 上奏铮谏,太险。 需攻击人君或宰辅才能出效果。 当下的小皇帝、首辅张居正、次辅吕调阳,哪个也不是他能攻击的。 曾经的海瑞干过,言之凿凿都差点儿被杀。 其到现在也不过是大明的吉祥物,张居正根本不用他。 在诸多官员眼里,他不是楷模,而是怪物。 当下的大明,只能容得下一个海瑞。 学他。 只会被冠以“讪君卖直,沽名钓誉”的恶名,轻则廷杖,重则罢黜。 至于发表一番惊世之言。 沈念的肚子里倒是有,比如:国富论、通货膨胀、凯恩斯定律、契约曲线、牛顿三大定律等等。 讲个皮毛,便足以让当下之人震撼。 但是—— 当下的张居正才是大明最耀眼的改革之光。 以沈念目前的地位,不在其位而乱说话,容易像杨修、孔北海之流,越显摆,死得越快。 思来想去。 沈念还是准备在内书堂教书之事上下下功夫。 作为一名拥有近十年讲课经验的首席讲师,讲课是他最擅长的。 即使再枯燥乏味的内容,他也能讲出花来。 在这个赛道卷起来,他不惧任何人。 只要他比其他内书堂教习优秀出一大截,自有人替他扬名。 官场求生。 缓缓图之,方为正道。 当即,沈念翻开一个新本子,提笔开始备课。 …… 注:王祖嫡、赵用贤、刘克正、刘楚先,均为历史真实人物,皆于万历元年五月初九成为翰林院检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