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然而,卢文峰展示的数据让人看到了希望。 一位来自黎阳发动机公司的专家提问:“卢文峰,你能估算一下完成这个项目的预算和时间吗?” “预计需要四千到五千万元的研究经费,”卢文峰回答.“我相信,我们能在一年内让原型机升空。” 卢文峰毫不犹豫地答道。作为项目的领头人,这个问题他已经反反复琢磨过无数次。 起初,在没有得到许宁的支持前,他估计至少需要8000万人民币和两到三年的时间。然而,自从那次访问京航大学后,他的信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时此刻,会场内寂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足足过了十几秒,一个声音从第二排传来,略带沙哑地问:“你说的是人民币吗?” 这个问题虽然有些突如其来,却给原本紧张凝重的氛围带来了一丝轻松。后排甚至传来了轻微的笑声。 毕竟,只用4000到5000万人民币来研发一款新型飞机,即便只是现有型号的升级版,听起来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没错,就是人民币,并且这还算是比较保守的预算。”卢文峰回答道。 紧接着,复合材料特种结构研究所所长发话了:“看来这款机型的研发已经到了最后阶段,那么对于这种深入改良版本,我们在子系统上是否有需要攻克的新技术?” 显然,这位所长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制造原型机的事宜。实际上,卢文峰与许宁对此早有准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