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世民看着马周,虽然还是问着银行的事情,心里却忍不住对魏叔玉提及的让各种职业技能的人都能参加科举的事情,琢磨起来。 学术这个东西,说到底还是为帝王的政治服务的。 先秦时,诸国都进行过变法,可是那时一个国家的战力才是本质上的核心,所以秦始皇明面上尊崇法家,实际上却是重点发育农家与兵家,最后有了统一六国的资本。 到了汉代文帝和景帝,那个时候天下疲敝,民不聊生,他们就主张黄老之学,主打的就是一个韬光养晦,休养生息。 等到了武帝的时候,那时国家实力空前强大,武帝又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可是真的是只尊儒生吗? 并不是! 实际上称之为外儒内法才是真的。 在这一点上,汉武帝与大秦又有点像,外儒内法保证的是军事力量的根基。 所以汉武帝才有了大大小小对外作战的胜利。 这些事情,早在还是秦王时的李世民便已然在父亲李渊的影响下,了然于胸。 那位太上皇,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至少却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有着所有开国君王所具备的一切优点。 只是在立储的事情上,将个人感情掺杂太多,以为可以很好的平衡两边,岂料到还是失败了。 李世民看着空旷的大殿,想着眼下的事情。 一下子鼓励那么多的职业进入科举,真的有必要吗? 毕竟这科举可是前朝流传下来的东西,之所以这么规划,自有他的道理。 万一要是失控了怎么办? 这个时候,马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便是微臣要说的东西,魏县子当初说到科举改革时,臣也曾有过担忧,毕竟这玩意太过新潮,要是一个掌握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失控的局面……当时,魏县子却说造成失控其实不打紧的,只要控制好试点和范围便是了。” “试点和范围?” 听到这话,李世民微微一愣,若有所思道: “爱卿的意思是,银行和那国债可以先在小范围内部测试?若是效果明显的话,便可以推广至全国?” 马周点了点头。 “这便是微臣提及魏县子带给臣的灵感和启发,事实上,也不只是这个方案,在朝廷中许多事情上,都可以按照这个办法去做。 即先划一个范围,然后小心尝试,大胆求证,甚至如果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也没有关系,可以进行分组实验,相互对照,最后以事情的结果和效果来确定存留。 魏县子将这种方法称之为控制变量对照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