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像我这铺子,若能跟永宁县搭上粮炭的线,再把‘醉逍遥’卖到府城去,带一带县里的名声,未必不能翻个身。” “说白了,商贸这东西,靠的不光是银子,还有人脉和章法。 我想着,若县里能有个牵头的人,把粮商炭商拢一拢,定个公道的价儿。 再跟府城那边搭上话,互通货源,咱这边的酒、糖,甚至布帛,都能卖得更远。 柳氏那帮人不是仗着渠道横行吗? 咱们就绕开他,走自己的路。 我这酒肆虽小,可若能做个引子,拉着县里买卖人一块儿干,日子总比现在强。” “老先生您学问高,见识广,兴许觉着我这想法粗浅,可我觉着,买卖人得有点志气,不能叫人随便踩扁了去。” 周子昂听罢,眯着眼瞧了他半晌。 “你这小伙子,脑子倒是转得快。 振兴商贸,说得轻巧,可这路子哪那么好走? 不过你这想法,倒真有几分意思。” “不当官可惜了你这脑子,若在朝堂上,怕是能混个一官半职。” 许长安听罢,摆摆手,笑眯眯道:“老先生抬举了,我这人散漫惯了,官场上那套规矩,绑得人喘不过气。 我还是喜欢做买卖,赚点小钱,喝碗热酒,日子舒坦就成。” 周子昂听他这话,脸上露出几分笑意。 他站起身,走到屋角的书案前,那儿摆着笔墨纸砚,砚台边还搁着块旧墨,磨得有些光滑。 他铺开一张宣纸,提笔蘸了墨,慢悠悠写了起来。 字迹遒劲有力,笔锋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响声。 许长安坐在一旁,瞧着那笔走龙蛇,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这老儒生肯动笔,怕是真被他说动了。 他端起酒碗,又喝了一口,酒香在嘴里散开,暖乎乎的。 周子昂写完最后一笔,放下笔,拿起信纸吹了吹,墨迹干透后,他折好信,装进一个信封里,封口抹了点浆糊。 他转过身,把信递给许长安:“这是给府城老友李承业的信,他如今是东裕府通判,管着府里商贸的事。 你拿去给他,让他关照关照清河县的铺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