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简单到让他们这些读了半辈子圣贤书,自诩精通经世济民之道的进士、举人,都感到一种荒谬。 难道,这千百年来,那些呕心沥血的能臣干吏,都是……都是吃屎长大的吗? 三个人,三种不同的官场身份,此刻却露出了如出一辙的呆滞表情。 震惊。 茫然。 还有一丝无法言说的……荒诞感。 看着他们如同被点了穴道般呆愣的模样,陆准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 “怎么了?” 他明知故问,语气带着几分无辜。 这一声询问,如同解开了某种禁制,将三人从石化的状态中唤醒。 “妙!妙啊!” 周县令猛地一拍大腿,将手中的酒杯重重顿在桌上,酒水溅出些许也毫不在意。 他看向陆准的眼神,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审视与试探。 而是充满了炽热的光芒,仿佛在看一块绝世美玉。 “火耗归公!对啊!为何我等就从未想过!” “将原本属于灰色地带的火耗,直接纳入正项赋税,明定额度,统一征收,归入国库!” “如此一来,既堵住了地方官吏层层加码、中饱私囊的口子,又能适当增加朝廷岁入,还能减轻百姓额外负担!” “一举三得!简直是一举三得的绝妙之策啊!” 周县令越说越激动,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仿佛已经看到了此策推行后,国库充盈、百姓安乐的景象。 朱宜之也深吸一口气,脸上同样写满了震撼与佩服。 他对着陆准深深一揖,语气诚恳无比。 “陆兄之才,经天纬地!此‘火耗归公’四字,看似简单,实则洞察根本,直指要害!” “宜之苦读多年,自认于经义策论小有所得,今日听闻陆兄高见,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陆兄此策,若能推行,必将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宜之佩服!心服口服!” 两人的赞叹发自肺腑,毫不掩饰。 陆准坦然受之,目光却转向了从刚才起就一直沉默不语,脸色变幻不定的唐敬之。 “唐大人。”陆准语气平静地问道,“依您看,此法……可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