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河州,俞龙珂部落。 自从俞龙珂受到劝降,并经官家赵祯赐名、赐官,他统领部落就彻底归顺了大周。 并且,吐蕃是部落制度,是以绝大多数部落都没有“国”这一概念。 如此,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民族情怀观念。 相较而言,吐蕃部落更多的是具有“部落情怀”观念。 没有民族情怀观念,指挥起来,实行以蕃治蕃的政策,无疑是相当轻松。 近两年,俞龙珂部落十余万士卒,协助边军稳固边疆,立下了不浅的功劳。 这一部落,统辖百姓约百万左右,经过两年的汉化生活,已然从游牧文明渐渐转变为农耕文明。 百万淳朴的吐蕃百姓,足迹遍布河州、宕州。 平坦的田野上,金灿灿的小麦散发淡淡清香。 一眼望去,不乏有淳朴百姓手持薅刀,利索的割麦,沉甸甸的麦子搭在一起,甚是诱人。 此外,也有百姓紧握长粑,耙松泥土,顺手丢下种子。 一边收割,一边播种,甚是奇特。 田野边缘,以江昭为首,约五六十人,缓步走动。 “这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江昭向着割麦的百姓指了指,和煦一笑,出声问道。 堂堂从三品紫袍大员,行封疆大吏之权,江昭越是面对普通百姓,形象就越发温和。 “冬小麦。” 一人落后江昭半步,头戴平定毡帽,蓄长发扎辫,发中编入了些许红丝绒,一身藏青对襟交领羚羊袍,腰束革带,热情的回应。 这人,却是河州河州俞龙珂部落的百余位主事者之一,扎木。 俞龙珂归顺大周,得以赐封官位,这事无疑是有益于其部落的生存。 不过,他一走,部落就没了正式管事的首领。 百万吐蕃百姓聚集在一起,实在太危险。 要是受了有心之人的鼓动,未免平添大乱。 于是乎,近两年的时间,经江昭授意,熙河路的官员都有意将大型部落分割为一些小型部落,不让百余万百姓聚集在一起。 渐渐地,俞龙珂部落遭到分割,却是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状态。 扎木其所在部落,约莫两千户人,乃是河州最大的小型俞龙珂部落。 江昭了然,缓缓点头,望向翻田的吐蕃百姓,问道:“冬小麦一经收割,就再次种麦,可是两年三熟的种法?” “大人真是学识渊博,竟知晓农耕之事。”主事者扎木出声解释道:“河州水土肥沃,行两年三熟之策,可富裕些许余粮。” 所谓两年三熟,也即头一年八、九月种植冬小麦,次年六、七月收割。 一经收割,就立刻播种粟,粟的成熟周期仅是三个月。 如此,同年十月左右就可收割成熟的粟。 一经收割,立马种植冬小麦,如此就形成了循环。 自头一年八、九月种植冬小麦,次年次年六、七月收割小麦,十月收割粟,拢共耗时一年,收割了一次冬小麦、一次粟。 理论上,这是一年两熟。 不过,考虑到土壤肥沃问题,往往涉及修养问题。 一般循环了一次,就得让土地修养三个月的时间,蕴养肥力。 也即,特意腾出一次种粟的时间,不种粮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