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学堂散馆,也即放假。 七岁的江怀瑾,已然启了蒙,渐渐读书习文。 熙州为一路治所,经过几年治政,已然繁荣不少,不乏一些出名的私塾。 经江昭安排,江怀瑾入了附近的一处私塾学文。 私塾先生是一位老年举子,一生就想着入仕。 几十年的积累,学文自是不差。 “该学就学,该玩就玩。既是散馆,那就放心玩吧。”江昭温和道。 长子怀瑾,天资相比起他要差上不少。 不过,读书基因还是不浅。 七岁,已然识得千字,默诵近百诗文。 好好教导,读书科考,入仕为官,不是什么难题。 “嗯。”七岁的江怀瑾认真的点头。 “珩儿,字都学得怎么样?”江昭望向次子。 次子江珩,是淑兰生的孩子。 如今,尚且是启蒙阶段。 “识得——”江珩掰了掰指头,不确定的回道:“几十个了吧。” 江昭和煦一笑,摸了摸次子的头。 “外面冷,都去烤火吧。”江昭摆了摆手。 两个小孩齐齐行了一礼,相继往内院走去。 “二弟,走,去找三弟。” “好。” 两个小孩,淡淡的交谈声,让江昭不免注目过去。 而今,他也是有三个孩子的人了啊! 三子江珣,年仅一岁半,为妻子华兰所生。 江昭一叹,负手向着衙署走去。 老了! 他都快二十七了! 过个几年,甚至都能自称“老夫”了。 安抚司,安抚副使厅。 主位,江昭手持朱笔,默默批示。 不断的有人入内,经勾当公事张载与书童禾生引导,分列左右落座。 过了约莫一炷香,江昭抬头,扫视了一眼。 章衡、章惇、苏轼、苏辙、曾布、韩嘉彦、薛向、沈括、顾廷烨、王韶. 自左而右,司衙主官、州郡主官、学道官员、掌兵团练,文武合六十余位官员,一一齐聚。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六品以上的官员。 除了州通判、司衙通判这些“位低权高”的官员以外,绝大部分官员都是红袍披身。 毕竟,一州之地,单是知州、同知、州团练三人,就都是五品红袍。 地方上,红袍官员偏少,但也没有想象中的一样稀少。 熙河路合八州之地,单是州郡五品以上的主官,便有二十四人。 此外,一路四大司衙的官员,也不乏五品以上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