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人已来齐,江昭手中朱笔轻轻撘在砚台上,正色向下望去。 历来,宦海都有“岁课”这一惯例,区别就在于说法不一样。 所谓岁课,也即“年度总结”,州县官员汇报任期内的赋税征收、户口增减、刑狱事宜,汇报内容将成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优者,往往有擢升的机会。 劣者,则是有可能受到弹劾,罢官、贬官。 一般来说,岁课仅是州县一级举行。 州县举行了岁课,内容上报一路司衙,司衙查实无误,上报三司六部。 不过,也有例外。 涉及政绩大考,官员大幅度的简拔事宜,就可能举办路一级的岁课。 三年一度的政绩大考,大幅度的涉及州县主官的调整,自然得举行路一级的岁课。 自江昭入熙河为官,已然三年。 过几个月,春闱大试一毕,就是三年一度的政绩大考。 此次汇聚,便是涉及官员的简拔事宜。 “汴京传来了些消息。” 江昭身子往后微仰,平和道:“官家钦点,要本官入京为官。届时,要是不出意外,应该是吏部右侍郎张方平调任熙河路安抚使,本官转任吏部右侍郎。” 此言一出,几十位官员齐齐一震。 “恭贺大人,升擢吏部。”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一句话,猛地引动了气氛。 “恭贺大人,升擢吏部!” “恭贺大人,升擢吏部!” “恭贺大人,升擢吏部!” 恭贺之声,不绝于耳。 江昭压了压手。 一刹那,寂静无声! “无非承蒙圣上隆恩尔!” 话音谦逊,丝毫挡不住底下人的兴奋。 这可是吏部右侍郎! 吏部,主张人事,一向是六部之首,吏部尚书更是有“吏部天官”之称。 吏部右侍郎,为吏部三把手,手中权力可不是一般的高。 此次,江昭迁吏部右侍郎,妥妥的高升。 一般来说,为官一旦到了“封疆大吏”这一级,就不存在所谓的“京官比地方官高贵”这一说法。 即便如此,江昭也是毋庸置疑的高升。 毕竟,此前他是从三品的安抚副使、宣抚使,吏部右侍郎则是正三品。 于熙河路官员而言,曾经的上司任职吏部,注定了底下人的仕途要通畅不少。 小阁老任职吏部,一旦望见曾经的故吏之名,但凡政绩不差,朱笔一划,就是擢升! 熙河路官员,近乎九成都是江昭的故吏,自然为之兴奋不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