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向较为分散的巡检士卒,竟是少有的达到了十步一人的程度。 三百步设一巡铺,囤积巡检铺兵,维持治安,按制为五人一铺。 如今,起码是三五十人一铺。 种种难言的肃穆,让人不敢轻视。 京中生活,百姓自是异常敏感于气氛变化,察觉到一些问题,自是尽量少出门。 近两百万人常居之地,就越发冷清。 韩府,书房。 烛芒曳曳,芯火轻摇。 大相公韩章手持朱笔,批示奏疏,不时按按眉心。 自官家官家中风、风寒齐发以来,内阁权力得到了不小的延展。 就连一些争议不断的奏疏,都已经开始交由内阁商议处置。 作为百官之首,韩章就是内阁权力延展的最大受益者。 论起权力,他已经达到了“权臣”的地步。 “大相公!” 一声呼唤,颇为阴柔婉转,却又不似女子。 太监! 大晚上的,大内传唤? 韩章一惊,抬头弃笔,疾步走出去。 十余步外,一人手持拂尘,着特制紫衣,面无胡须,可不就是内官? 其后,约莫五六人,都是小太监,手持火把,面色肃然。 “怎么了?”韩章意识到可能的情况,连忙问道。 “大相公!” 紫衣太监面有急色,连忙解释道:“官家咳血不止,特召大相公入宫叙话。” “入宫叙话?” 韩章面色微变,心头一沉:“仅召我一人,还是” “英国公,以及其他几位阁老,都有召见。”紫衣太监回应道。 都有召见! 韩章了然,无声点头。 这天,要变了! 福宁殿。 鎏金烛火,袅袅长燃。 禁军五步一人,十步一哨,手持长枪,腰悬制式佩刀,着泛光甲胄。 这是一等一的精锐! “呕!” 紫檀龙塌上,赵祯抻着身子,披头散发,佝偻着脊背起伏,干呕不止。 不时从口中滴下鲜血,浸染水盆,让人心神为之一摄。 以韩章为首,张昇、吴充、曾公亮、欧阳修、王尧臣等六位内阁大学士,相继恭谨肃立。 英国公张辅,着甲佩刀,神色严肃。 除了几位站在权力顶端的人物以外,几位小一辈的宗室子弟亦是得到召见。 皇后曹氏,斜坐于龙塌,侍奉中风之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