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死后,亦是追赠太师,授推忠协谋佐理功臣之称。 更甚者,配享太庙庭,誉响天下。 兰溪王氏,郡望之名,名副其实,可见一斑。 王府,正堂。 六十有三的王老太太,手执书信,一字一句的观读。 下首,其子王世平双手附于腿上,面色恭谨。 约莫半柱香。 “江子川,竟然入了阁?”王老太太有些意外。 三十岁,竟然就入阁拜相? “开疆拓土,圣眷正浓。” 王世平说道:“入阁拜相,实属常情。” 王老太太没有说话,微眯着眼睛。 约莫几息,徐徐道:“入阁拜相,可不单是圣眷正浓就行。门生故吏,也是重要的一环。” “江子川入仕十二年,何来的门生故吏?” 说着,王老太太望向儿子。 “这估摸着是熙河开边,养出了一批门生故吏。”王世平略微思索,回应道。 入仕仅仅十二年,江昭的人生轨迹,一目了然。 “错!” 王老太太冷哼一声,一拍桌案:“熙河开边区区五六年而已,门生故吏都是新科进士,八九品的小官,于江子川而言,有与没有,并无区别。” “江子川入阁的倚仗,实为你老父亲留下的门生故吏!” 王老太太断言道:“若非如此,他岂能入阁?” 王世品一怔,点了点头。 老母亲的话,不无道理。 “也怪你不成器。”王老太太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斥责道:“否则,岂能让江子川硬生生的抢走你父亲留下的门生故吏?” “否则,你妹妹、妹夫更不会贬到地方上受苦。” 此言一出,王世平不免低头。 这些年,老母亲可没少以妹妹王若与的经历训斥于他。 “也罢。” 王老太太起身,眯着眼睛道:“如今,你已任职从四品学政六年之久,也是时候擢升入京。你妹妹在地方上待了足足十年,也是时候入京享享清福。” 王世平有些意外,连忙问道:“孩儿入京不难,可妹妹如何能入京?” 以往,妹妹王若与开罪了江阁老,受贬儋州。 老太太见不得女儿受苦,运作了不少人脉。 最终,妹夫康海丰从儋州平调温州,走出了苦寒之地。 可,走出苦寒之地,并不代表就能招摇入京啊! 入京走到江阁老面前,岂不是让江阁老不痛快? “如何不能入京?” 王老太太不在乎的摆手道:“不一定非得一起入京。为母与你先入京,纵横谋划,自可让若与入京。” “江子川吞了你父亲遗留的人脉,凭此入阁拜相。一点东西也不想吐出来,哪有这么好的事?” 王世平一怔,终是没说什么。 江府,长亭。 浅溪簌石,泠泠作响。 江晓、江旭二人手持册命文书,相视一眼,有些不知所措。 苦读一年半载,难得考上了举人功名,有望入京科考。 结果,大哥开疆拓土,凯旋归来,官家干脆赏了官职? 朝奉大夫,正五品散官。 中散大夫,从五品散官。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二甲、三甲进士,也就五品左右。 这,一步登天了? “大哥,还考吗?”江晓试探性的问道。 “考啊!” 抿了一口清茶,江昭果断点头道:“不考,那就是五品散官举人。现在你是什么官职,三十年以后还是什么官职。” “可要是考了进士功名,即便六年擢拔一级,三十年也能混个紫袍披身。” “三品荣休,那也是光宗耀祖啊!” 恩赐授官,高者五六品,低者八九品。 一般来说,内阁大学士的长子,承蒙荫补就会是五六品起步。 常规二、三品大员的长子,则是八九品起步。 至于三品以下,除非是有天大功绩,否则都没有让子嗣荫补官职的资格。 江晓、江旭二人,一人正五品,一人从五品,已经是相当顶级的起点。 当然,荫补为官,也并非是没有缺点。 起码,涉及擢升就会较为吃亏。 六年、九年擢升一次,都是常态。 至于江晓、江旭两人后续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这就取决于功名问题。 要是没有进士功名,那就一辈子原地不动。 要是有进士功名,那就机会熬到上三品。 要是有本事考上庶吉士,那上限可能还要高一点。 王老太师嫡子王世平,就是典型的荫补入仕。 荫补六品,硬生生熬到三四品。 “是。”两人相视一眼,齐齐点头。 三品紫袍,那绝对是光耀门楣的品阶。 “要是考不上,也不必担心。” 江昭徐徐道:“大不了上书恩赐进士功名。” 熙河开边、熙丰开边,两次足足封赏了十人恩赐进士功名、荫补官职的机会。 要是江晓、江旭考不上,那就用掉两个名额。 反正,不用白不用! 最终能留下几个名额,就给下一辈的几个孩子求取功名、官职。 江晓、江旭二人连连点头。 这就是被带飞的感觉吗? 虽然人生一眼望到头。 但是,真的爽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