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至此,整合税赋,废除不合理税制,从而实施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便是交由中书省与户部联手督办。 但能登上奉天殿者,哪个不是登堂入室? 岂能看不明白,这其中的波诡云翳。 英明尽归朱元璋,骂名全归胡惟庸。 更是因此,将朝堂上的三方势力完全得罪,只能作为依靠皇权的孤臣。 堂堂相国之尊,沦为皇权手中利剑。 至于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想想,不过是朱元璋借相权以护皇权,所以才是由胡惟庸提出。 而这项国策,究竟是出自谁手? 早朝刚退,群臣的眼眸,便是纷纷瞥向晋王朱棡。 从朱棡留京辅国,重议洪武诸策开始起。 这皇权便是做到了政令通行,无人敢反驳! 就连相权,都是沦为了笑柄。 那谁还能想不明白? 如此国策,以胡惟庸的性情,必然想不出,所以只能是出自朱棡之手。 翌日,晋王府。 “瑾瑜拜见殿下。” “鸣谦拜见殿下。” 白衣文士顾修齐、青衫夫子钟伯弦,看向眼前的晋王朱棡,微微躬身。 距离那日早朝,已经过去两月有余。 中书省胡惟庸、户部偰斯、锦衣卫朱樉,三方联手督办之下,江南虚报田亩,已然重新登记造册。 且除当日奉天殿上认罪伏诛者,心存侥幸的江南士族,也是皆已落马,诛杀首恶血亲一门,流放近乎万人! 至此,江南士族,元气大伤,可谓是名存实亡。 再加上朝廷推行新税制,废除诸多不合税制,大明王朝可谓是狂揽天下民心,百姓无一不心向大明王朝。 那对于江南士族的不法行径,自然是抵制唾骂,所以这场针对于江南士族的浩劫。 虽然引起了巨大的动荡,但闻之,无一不拍手叫好。 至于顾修齐与钟伯弦,也是于今日到达的应天府。 “坐吧。” 朱棡轻轻摆手,顾修齐与钟伯弦方才落座。 “刚一到京师,便是听闻了朝廷的大手笔,而这些应该都是出自殿下之手。” 落座后,顾修齐方才转头看向首位的朱棡,轻声笑道。 “毕竟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这在当今世上,除了殿下,还能有谁想得出?” 钟伯弦也是转头笑道。 “你们也想不出?” “昔日孤提起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还是你们助孤加以完善,要不然这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又岂能在太原快速实施?” 朱棡倒是轻轻摆手。 “殿下谬赞了,若非殿下提出,并且总揽大局,瑾瑜与鸣谦又岂能加以完善。” 顾修齐先是摇了摇头,方才拱起手道。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此时于江南开始实施。 但却并非第一次亮相于大明。 什么意思? 太原。 晋王所率太原,早在朱棡大刀阔斧改革吏治之时,就已经全面推向太原。 而这其中的推手,便是眼前的顾修齐与钟伯弦。 这就是朱棡掌控大方向,顾修齐与钟伯弦施政推手,替朱棡解决诸多零碎问题。 毕竟要保障经济民生,那唯有事事巨细,方才能造就今日太原之盛世。 “就别相互吹捧了,说说正事吧,如今江南改革之风正盛,所有政令,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但大明之天下,并非只有南方,所以向北实施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也是势在必行。” “瑾瑜,传信太原,今日起,皇命诏曰,政令畅通太原,辅国为之大计也,当以百姓为重,当以天下为先。” “责命太原,辅政朝廷,向北延伸,实施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朱棡仍是摆手道。 “遵命。” 顾修齐与钟伯弦相继站起,躬身道。 “差点忘了,大明宝钞之弊端,也是改革在即,但国家缺乏人才,特别是经学之才。” “所以孤想让你们,出任正四品经学馆院正,从四品副院正,为大明教授经学之才。” 朱棡又是轻拍脑门,方才看向顾修齐与钟伯弦笑道。 “回禀殿下,微臣愿意。” 顾修齐与钟伯弦的眼中,皆是闪过一道精芒,便又是躬身道。 经学馆,经学之才,相当于掌控了未来的国家财税之重。 毕竟若仅是改革大明宝钞之才,又何必增设经学馆? 无非就是未雨绸缪,为大明经济铺路,培养底蕴,聚拢人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