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说起道衍这个名字,可能有人会记不起。 但是他还有一个名字,那便是姚广孝。 黑衣宰相,姚广孝。 幼名天禧,字斯道,法名道衍,字号逃虚老人,又称独庵老人、懒阁翁。 乃是燕王朱棣奉天靖难时期的第一谋臣。 后世也将其称为妖僧。 一手屠龙之术,出神入化。 但这并不是说他拥有屠龙之力。 而是象征性地形容姚广孝深谙权谋策略、军事布局和人心把握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运筹帷幄。 从而帮助朱棣在逆境中夺取皇位,颠覆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犹如“屠龙”一般击败了看似不可战胜的对手。 这也使其姚广孝一战成名,从此名留青史。 “那你跟孤讲一讲,这些出自何处?其意又是什么?” 朱棡深深看了一眼姚广孝,方才开口道。 “回禀殿下,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出自于金刚经。” “其中阐述的理念,那是最根本的平等,世间万物都可得涅槃,适用于众生。”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乃是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乃是阐述了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华严世界,以及一切众生皆有成佛可能的教义。”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出自大涅槃经。” “阐述世间众生皆有佛性,以求佛性之平等。” “至于妙法莲华经,虽然并没有明确指出众生平等,但其全经贯穿了一乘法门的思想。” “即一切众生最终都能成佛,也诠释了佛门向平等之心。” 姚广孝思索片刻后,方才看向朱棡双手合十道。 “不错,总算是有个真和尚了。” 听完姚广孝的话,朱棡也是不由的赞叹道。 “凡一心向佛之僧侣,皆该通晓我佛之心境,一念成佛,方能不负我佛慈悲之心。” “阿弥陀佛。” 姚广孝并没有因为朱棡的赞叹,而生出异样的表情,反而是依旧双手合十,虔诚道。 只是此言一出,围绕在此处的大象国寺僧侣,面色皆是红了红。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佛门能有今日之兴盛,他们每日处理的事物极多。 对于佛经上面,倒是再也没有下过功夫。 但堂堂皇家御封之大相国寺,在场的所有僧侣,竟然无一人能答出。 那此事一经传出,大相国寺的名声就会瞬间一落千丈。 甚至可能会引起皇室震怒,从而剥夺御封,将大相国寺贬为普通寺庙。 “佛说以慈悲为怀,劝恶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那不知和尚,你的心境是否能通晓佛祖之心境?” 朱棡的眼神之中闪过一抹锋锐,便又是缓缓出声道。 “贫僧参禅悟道,时至今日,也算能通晓一二,但终究不全。” 姚广孝轻轻摇了摇头道。 “终究不全,那就说明你身在佛门,心却不在佛门。” “终其一生,也无法悟出佛祖的慈悲心境。” “倒不如随孤去这世间走一遭,看看这人生百态,看看这世间疾苦,佛祖的慈悲,又能如何?” 朱棡的声音又是响起。 “殿下的意思,是想让小僧还俗?” 姚广孝的眼中闪过一抹迟疑,便是道。 “老和尚,伱成不了佛。” 朱棡的脸上笑容依旧。 “为什么?” 姚广孝不解的问道。 “心有抱负,何以成佛?” 朱棡仍是笑道。 四大皆空,方为佛。 可姚广孝六根不净,安能吃斋念佛,以求空闻之境? 毕竟,从历史上角度出发,这个被后世誉为妖僧的黑衣宰辅,比起成佛,更想一展心中所学,从此青史留名。 “那小僧便随殿下走一遭。” 闻言,姚广孝没有丝毫的犹豫,便是点了点头道。 “孤不是和尚,孤觉得传承,才是天下之根本。” “所以孤的麾下,不能有和尚。” “你这小僧就不用再自称了,可有凡俗名讳?” 朱棡的眉头轻皱,便是问道。 “在下姚广孝,拜见晋王殿下。” 姚广孝想了想,方才道。 “可有字?” 朱棡又是问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