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琉球之地的马匹虽说并无特别突出之处,但从地缘政治来看,若我们贸然大量采购,其他藩属国知晓后,势必会揣测我朝意图,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猜疑与不安。 再者一旦我们在琉球形成稳定的贸易往来,其他势力必然会有所动作。 说不定就会借此扰乱我朝周边局势,到时候麻烦可就大了。” 说到此处朱元璋眉头紧紧皱起,神色愈发凝重。 “至于海禁,倭寇为患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海外贸易若不加限制,藩王们或许会借此机会与海外势力勾结,扩充自身实力。 长久以往,恐怕会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我大明江山初定,根基未稳,不得不防啊。” 朱标心中明白,父皇肯定已经知道三弟滞留应天晋王府的事情了。 他深吸一口气,心中五味杂陈。 既有对弟弟的担忧,又因即将向父皇坦白而紧张得手心微微出汗。 想到朱棡此番莽撞行为,他不禁又夹杂着一丝埋怨,暗暗思忖:三弟怎如此莽撞,平白生出这些事端? 可他也深知此事若再隐瞒,三弟恐怕会遭受更严厉的斥责。 于是朱标咬了咬牙,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 只见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启禀父皇,实不相瞒。 三弟王府后宅近日出了些极为棘手的状况。 那状况牵涉颇广,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处理起来极为艰难。 他这两天才好不容易处理完,眼下正在收拾行装,估计过不了多久就启程回山西。” 朱标说话时语气虽诚恳,却难掩微微颤抖。 同时他眼神中满是忐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元璋的反应。 听到朱标所言,朱元璋神色微微一动,思绪不禁飘回到往昔。 他想起朱棡小时候便聪慧过人,对兵法谋略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有一次宫中设宴,众人谈及边境战事。 年仅十岁的朱棡,竟能条理清晰地分析局势。 虽略显稚嫩,但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让在场众人都大为惊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