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元璋嘴角不禁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缓缓说道:“老三这孩子,从小就机灵,鬼点子多,对事情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遇到难题,他总能另辟蹊径,想出些奇招来。 唉,可惜老三这次回山西处理大同马场的事儿了。 要是他还在,以这小子那股子聪明劲儿和对局势的敏锐判断。 说不定真能想出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来化解这眼前的难题。” 话语中朱元璋既有对朱棡的肯定与期许,又带着一丝身为父亲的无奈。 随后他将目光转向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你身为太子,以后是要接爹的班,扛起这天下的。 更得学会统筹全局,凡事多思考,权衡利弊,切不可莽撞行事。 这天下是咱们朱家的天下,更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责任重大啊。” 朱元璋的语气变得格外凝重,那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半生的治国经验和对儿子殷切的期望。 朱标赶忙躬身,恭敬且坚定地说道:“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 儿臣定当勤加学习,不负父皇所托。 只是如今这海禁与买马之事,还望父皇明示,儿臣好去安排。” 朱标一脸恭敬,眼神中透着专注与决心,等待着朱元璋的指示。 他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父皇交代的事情办好,不负这储君之位所赋予的责任。 朱元璋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这买马之事,先别急着定。 派人再去详细探查琉球马匹的优劣,还有‘东番’那边的局势,方方面面都要摸清楚了再说。 不但要了解马匹的实际情况,更要关注各方势力的反应以及可能带来的连锁影响。 至于海禁,不能操之过急。 倭寇不除,海防不能松。 先让沿海卫所加强防范,暗中选派些精明能干的人去收集海外消息,为以后做决策做准备。 同时密切留意藩王们的动向,切不可让他们借海外贸易滋生事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