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管怎么样,孤王都不能打退堂鼓。 嫂子,还得麻烦您在宫里帮我多留意着点儿动静。 李贤,你赶紧把咱们刚才商量的事儿捋一捋,准备好应付大臣们的刁难。 特别是关于海防、贸易管理这些方面,他们肯定会揪住不放。” 常清韵轻轻点头,眼神里满是关切和期许。 “三弟呀,嫂子我从小在江南生活过一阵子,太清楚海禁对沿海百姓日子的影响有多大了,也知道放宽海禁是大势所趋。 可这一路上肯定困难重重,你千万得小心谨慎。 嫂子在宫里也算是有点人脉,一定会帮你盯着各方的动静。 这海禁一放,沿海的海盗、倭寇说不定就趁机作乱。 你在应对大臣们的时候,可得有周全的对策。” 就在这时,李贤拱手说道:“殿下,卑职愿随您一同前去,在旁边给您出出主意。 这些大臣们个个都是人精,能言善辩得很,殿下跟他们打交道时可得注意说话的分寸。 不但要用道理说服他们,还得防着这些老狐狸给您挖坑。 特别是在海防部署和贸易监管的细节上,要提前想好应对之策,不然容易被他们抓住把柄。” 朱棡点了点头,随即大踏步往殿外走去。 常清韵和李贤对视一眼,赶忙跟上。 等朱棡走到殿外,只见一群大臣吵得脸红脖子粗。 那场面,就跟菜市场吵架似的。 为首的吏部尚书洪彝向来守旧,一见朱棡出来立马拱手作揖。 可他嘴里的话,却一点儿不客气。 “殿下,海禁那可是陛下定下来的规矩,哪能随随便便就改呀? 如今要是贸然放宽,只怕会生出不少祸端,搅乱咱大明的安稳呐! 再加上沿海的海盗、倭寇本就猖獗,海禁放开,他们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 况且沿海的世家大族,已经适应了现有的贸易模式。 这一变,必然引发诸多不稳定因素。” 朱棡神色镇定,往前迈了一步,目光诚恳地大声说道:“洪尚书,父皇的规矩咱是得守着,可时代不同啦! 如今大明沿海的老百姓,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哈哈。 要是能重启海贸,既能让老百姓富起来,又能给国库增加收入,这可是对国家和百姓都好的事儿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