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文华殿外,阳光正盛。 张居正是最后一个离开文华殿的。 高拱就站在殿门口等候他。 “太岳,你居然没有牵涉其中?”高拱终于还是忍不住追问。 当时是嘉靖忽然驾崩、海瑞被关在诏狱、王明阳自我隐去,群龙无首的局面啊。 大明三位天人皆无法主持大局。 只需在遗诏上略微做些手脚,便能受用不尽。 张居正居然能够忍住这诱惑。 “这世道,不能老那么脏吧。”张居正有些轻松。 不是修炼邪道法门的修士。 终究是无法体会和大魔抗争的痛苦。 无法忍受诱惑的话,他早就已经和嘉靖一同飞升天外。 张居正走了,只留下一句话:“肃卿,这世上没有捷径,凡事皆有代价。” 廷议在喧闹中结束了。 但此事的余波才刚刚开始发散。 先通过通政司将邸报抄送各大衙门。 又通过钦天监发往各州县。 烽火台的光辉照亮了整个京畿。 社稷坛中的钦天监修士忙碌异常。 大明的坤舆图摆放在祭坛正中。 红色的点就是烽火台所在。 沿着京杭大运河附近,烽火台密集分布。 在帝国的边陲,则屈指可数。 密密麻麻的蓝线就是各处烽火台的运行路线。 如天罗地网一般,将大明化成星罗棋布的网格。 朱翊钧坐镇于社稷坛,以此身为薪火,为各处提供无穷无尽的灵能。 只需轻微牵动丝线。 各处的信息便交相辉映,映射在朱翊钧脑海中。 此时,潘季驯应邀而来,拱手行大礼参拜。 “免礼。”朱翊钧立马说道:“赐座。” 一个蒲团送到潘季驯足下。 “臣领旨。”潘季驯不经意之间抬头来,惊鸿一瞥,发现了占据了祭坛上大部分空间的坤舆图。 一个完美复刻了大明河山的沙盘。 红蓝交织之处,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奥秘。 朱翊钧一边调控灵能的输出,维持沙盘,同时顺着钦天监的指引发送烽火,一边腾出部分思维和潘季驯交流。 同时进行多线操作。 这对于朱翊钧而言,已经是一种本能。 潘季驯看着星罗棋布的堪舆图,目眩神迷。 朱翊钧却视若不见,此国家重器,非玩乐之物,岂可轻易授予:“朕听说你有一个宏愿。” “此事不过臣的妄语。”潘季驯有些犹豫。 “说说吧。”朱翊钧的声音如同恶魔,蛊惑着潘季驯将自己剖心剐腹。 潘季驯抬头来,这位儒雅的文人此刻有些激动:“古人常说:圣人出黄河清,臣愿为大明理清黄河。” 黄河自古以来,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都是人们赖以为生的根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