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甭管是对是错,有思路都是件好事。 至少可以避免日后的研究走歪路。 刘泽和汪洋将看着李暮,颇有点看笑话的意思。 他们承认李暮牛,单晶炉和极薄金刚石砂轮切割机都能弄出来。 但光刻机这一块,国内可是几乎完全空白。 李暮缓缓道: “其实最早的光刻技术出现在1822年,那时的光刻就是把带有印痕的油纸放在玻璃片上,再在上面涂满植物油中溶解的沥青。” “后续经过暴晒后,透光部分的沥青就会变硬,而不透光部分就可以用松香和植物油洗掉” “那么我们推导出集成电路光刻工艺基本原理,它主要就是基于光学投影技术,将光源投射到需要光刻的物体上。” 说到这里,李暮顿了顿,刘泽忍不住插话:“就算知道了原理,我们也做不出光刻机啊!” 话音刚落,黄新华就瞪了他一眼:“别打岔。” 李暮笑了笑,也没有介意,继续道: “我们是做不出光刻机,但是却可以搞一台‘土光刻机’。” “光刻机采用的光线,是波长为240-400nm的工业紫外光线,然后通过特殊镜头系统进行较高的聚焦,然后投射到硅片上,完成光刻。” “那么我们不妨简化流程,使用两台显微镜和一台紫外线曝光机,搭建出简易的‘光刻机’。” “虽然在效果上,肯定没法和真正的光刻机相比,但应该可以暂时满足我们的实验需求。” 随着李暮的说出心中的想法,实验室内陷入漫长的沉默。 刘泽和汪洋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 “师弟,这听着也太不靠谱……”刘泽小声地开口,只不过话才说到一半,就被突然响起的笑声打断。 黄新华忽然想通了什么,哈哈大笑道:“你这个办法好,乍一听好像不靠谱,但仔细想想,真有可能成功!” “老师,这真能行?”一向沉着的汪洋都惊了。 黄新华道:“既然原理想通,那么效果就肯定是有的,没有光刻机好就没有吧!” “现在条件简陋,只能将就将就,先把光刻这一步骤完成再说!” “伱们现在就去找显微镜和紫外线曝光度,我们马上开始实验效果!” 有了方法,黄新华是一刻都不想等,马上就准备开始实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