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希望大家不要拆穿李暮(4K求订阅)-《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3)页

    看到实验室里的单晶炉和上面的编号,这些专家不约而同露出吃惊的反应。

    但不等他们询问,就被黄新华三人的激烈讨论吸引过去。

    随着人越来越多,十一二个人待在实验室里,竟有点挤不下的意思。

    刘泽和汪洋连忙去找来凳子,准备好开水,又搬开一些不重要的设备,把实验室弄成了一个小型会场。

    李暮本来想出去,可听着一众教授的意见,不少想法竟然和资料上光刻胶的制作不谋而合。

    “这要是给他们点时间,不用我都能把光刻胶搞出来!”李暮不由感叹先辈们的智慧。

    要不是来自后世,知道这些先辈们的厉害,谁想得到连台光刻机都没有的他们,能在这种情况下克服困难,把集成电路做出来呢。

    ……

    讨论持续了一下午。

    到了后面,人越来越多,甚至只能找两个空教室才勉强装下。

    到了快吃饭的时候,一众教授专家还意犹未尽。

    还是钱树言过来招呼,众人才起身,准备去京工院的食堂吃顿便饭。

    一个来自沽苏的教授临走,看着土光刻机,扭头问李暮道:

    “小李同学真是奇思妙想啊,否则谁能想到能用现有的条件,做出这台光刻机?等回沽苏,我让沽苏研究所也搞一台。”

    听到这话,一众教授才想起来,他们为之而来的李暮,一下午竟然毫无存在感。

    “哈哈,说得对,等有了光刻机,说不定我们还能压国科院下属的半导体研究所一头呢。”有专家调侃道。

    众人顿时哈哈大笑。

    不过有人仔细一想,还真有可能。

    虽然半导体研究所人才济济,但抵不过人家京工院这边有个大天才啊!

    这会儿说不定那边才刚刚起步,还卡在光刻机这一环上呢。

    众人说笑着,陆陆续续前往食堂准备用餐。

    李暮虽然已经饿了,却还是选择悄悄留下来。

    钱树言要照顾一众外来的专家和教授,没有注意到李暮。

    不过黄新华可是一直关注着,看见李暮留下,和几位教授打了个招呼,就走回实验室。

    “怎么还不去吃饭?”黄新华看着满脸沉思的李暮,微微疑惑,旋即道:“术业有专攻,想不出来也没什么。”

    想到李暮一下午都一言不发,黄新华以为李暮是被打击了。

    毕竟他以前在研究中,可是经常能拿出建设性的建议。

    李暮笑道:“黄教授,您误会了,我只是觉得今天听了诸位专家教授的讨论,觉得很有收获,所以想拿笔把它们先记下来。”

    “您先去吃饭吧,我随后就过去。”

    黄新华这才放下心,道:“嗯,那就好。”

    “别太晚了。”

    最后嘱咐了一句,黄新华才离开,

    李暮见所有人都走后,拿出笔记,先是把今天听到的正确思路给写下来,然后又简略地向后延伸了些许。

    当然,即便是这些许,也能为整个研究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尝试。

    知道原理的实验其实就是排错,直到找到正确的那个数据。

    不过至多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再写,就不是属于别人认知中他的知识范畴了。

    李暮写完后,正准备合上笔记离开,身后忽然响起一道声音:

    “主链和侧链含有发色集团的感光树脂……看不出来,李暮同学你对功能高分子材料也有了解嘛。”

    李暮闻言一惊,他太过认真,竟然没发现有人站在身后。

    幸好他没有写什么超纲的内容!

    “不过是今天听了许多教授和专家的方案,拾人牙慧罢了。”李暮强装镇定地回过头,竟然是徐青。

    “光是听一遍你就记下了?”徐青有些惊愕。

    那么多教授,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激烈的时候比菜市口还吵闹,李暮竟然能全部记下来,也太厉害了。

    最关键的是,李暮不仅记得住,还能理解,然后总结归纳。

    这份能力,用天才二字都无法形容。

    李暮看着震惊的徐青,张口就来:“记下再多,也是死知识,缺少理解,就没法运用。”

    徐青闻言,眸中闪过一丝意动,道:“要不……伱把笔记给我誊抄一份怎么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