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越好的东西,越不容易研究。 若非他有着聊天页面中的资料,只怕花上三五年的功夫,也未必能有成果。 朱崖介脸上兴奋不减,喜滋滋道:“难不怕,只要是好东西,我们说什么都要把他搞出来!” …… 了解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巨大优势后,众人的状态愈发干劲满满。 一场会议,开了将近一个下午。 直到大家都饥肠辘辘,才暂且作罢,先去饭堂解决肚子的问题。 吃完饭后,李暮也没有闲着,跟着王石存来到航空院这边的碳纤维材料制备实验室,继续进行研究。 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像之前几次一样站在边上观看。 熟悉了制备流程之后,现在是时候动手了。 取来用作主要原料的聚丙烯腈,然后准备好煤沥青、天然纤维等辅助材料。 首先是纺丝成型,将材料经过溶解、过滤等处理,然后通过纺丝工艺将其变为连续纤维。 然后是预氧化、碳化和表面处理。 一道道工序,在李暮手中完成。 行云流水的操作,让一些实验间隙揉着眼睛缓神的专家和教授们,只看了一眼便挪不开目光。 待最后一步工序——石墨化完成后。 李暮又在碳纤维的表面涂敷上浆材料,用来保护纤维, 还没来得及松口气,一颗脑袋便从身旁探了出来。 王石存看着他手中的碳纤维材料,道“成了?” 不止是他,所有的专家和教授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纷纷看来。 “不好说,还需要去测试一下。”李暮微微笑了笑,没有讲话说得太满。 王石存当即道:“给我,我这就去测试。” 说完,他便接过李暮手中的碳纤维材料,然后拿去进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三个方面的测试。 …… 没用太久的功夫,王石存便拿着结果匆匆赶了回来。 他激动地一把抓住李暮的手,哈哈大笑道: “成功了,而且是非常成功,碳纤维的抗拉强度达到了3412MPa,受拉弹性模量为2.3x10^5MPa,伸长率为1.7%,密度为1.7g/cm,达到了我们需要的标准!” “李顾问,您是真了不起!” “我们这么多人花了这么长时间都没解决的问题,您才做了几次试验?竟然就搞定了!” 听到他的话,实验室内的所有人都激动得忍不住挥了挥拳头。 至于最后的那句话,根本没有任何人在意——差距太大,他们自己都不会拿自己去和李暮比。 “成功是好事,不过话不能这么说,没有大家的实验数据帮助,我也不可能做出来。”李暮笑着道。 王石存道: “好好,不说这个,总之碳纤维制备成功,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就只剩下工业化的问题。” “李顾问,您有什么想法吗?” 他没有在功劳的问题上纠结太久。 有目共睹的事情,即便李暮想推脱也推脱不掉。 李暮微微颔首,道: “要想将碳纤维工业化,首先得设计出几个核心设备,炭化炉、碳纤维预制件生产设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设备和碳纤维制品后处理设备。” “其中预制件生产设备包括碳纤维布卷烧机、碳纤维布裁剪机、碳纤维布固化剂等;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设备包括预浸料切割机、热压罐和热压成型机等。” “只有做出这些设备,才能够搭建出完善的碳纤维生产线。” 王石存嘴巴微微地张开,憋了半天,才道:“要不,要不我们还是先不要着急工业化,产量能满足玄鸟-1直升机研制的需要就行。” 不怪他临阵打退堂鼓。 实在是这些设备太多了,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李暮也清楚这一点,笑道: “当然,现在确实没有必要搭建出完善的生产线。”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未雨绸缪,为将来碳纤维的大规模生产做好准备。” “凭借它优越的性能,以后必然会成为航天航空领域中高技术器材材料中的宠儿,早研究早获利。” 即便是著名的UH-60黑鹰直升机,总生产量也才只有4500多架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