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面对热情的众人,郭默看了看秦云,在后者点了点头后,立刻道: “难得学界那么多人凑在一起,我看不如后天在科大里开个简单的学术交流会,让李暮同志主讲,大家觉得怎么样?” “那实在太好了!”所有人马上兴奋地表示同意。 一个专门的学术交流会,肯定比今天的时间长。 不过也有专家提议道: “郭院长,您看能不能把时间再延长一些,或者再推后两日。” “很多专家教授都想和李顾问交流学习一番。” “他们可能这会儿都还没有得到消息,要是错过了,又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了。” 他说完后,其他人也纷纷开口支持。 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别的同僚,更是为了他们自己。 毕竟刚刚接收了大量的新知识,这会儿都还没有消化完,更别说去提出什么有意义的论题。 好不容易得来的与李暮交流的机会,他们必须要仔细斟酌才行。 这也是对李暮的尊重。 “李顾问,你觉得呢?”郭默没有马上答复众人,而是看向一旁的李暮,笑吟吟道。 毕竟要是再推后两天,就又得延长假期。 李暮想了想,笑道:“没问题,我也很期待和大家的交流。” 热情难却,索性便答应下来。 之前和郭默的对话,也让他意识到,搞讲座和学术交流,并非完全无用。 听到他的回答,台下的专家和教授们,不由高兴地鼓起掌来。 只有一些高校的校长院长们的笑容有些勉强,心中欲哭无泪。 被京工院抢跑也就算了,这回竟然又被京科大抢先了。 搞学术交流会,他们也行啊! …… 随后,答辩会在全体人员的合影中落下帷幕。 不过这件事情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 …… 次日一早。 各大报纸、广播和电台,便开始报道夏国出现了第一位博士生的事情。 放在其他人身上,可能这事也就听一耳朵,大家高兴高兴也就过去了。 但放在李暮身上,就不得了。 本来便是举国闻名。 这次的成就,更加大了他身上的光环。 尤其是人们日报的一篇《人民最伟大》,盛赞李暮“是为了人民的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科学家”,将民众的情绪推上了高潮。 可以说,哪怕是乡间地头的老农,都知道夏国出了个李顾问,为国家发明了很多很多的好东西。 让他们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 …… 第二天看到报纸的李暮,便不禁有些汗颜了。 虽然知道这是国家的宣传举措,但被这么评价,还是让人感觉有点羞耻。 他的功劳,真的能配得上这些评价吗? “还不够啊!”李暮心中感慨一声,旋即放下手中的报纸,继续俯首在案前编写起无人机的基础性专业书来。 距离学术交流会还有两天的时间,他自然不能闲着。 …… 一直写到中午,他才暂时停笔。 先来到半导体研究所解决肚子的问题。 吃饭的同时,他找来王绶觉,和他商量飞行控制算法、导航算法这些控制科学与工程项目的研究情况。 “航空院那边的只有白、杜两位教授在,恐怕有些力有未逮,还要拜托王所长您挑一些人过去。”李暮说道。 他这个建议让王绶觉有些惊讶,道:“咦,怎么,你改了性了,还往外送人呢?” 以前都是往所里带人,这把人带走,他还是第一次见。 闻言,李暮笑了笑,道: “研究还在初期阶段,用不着派太多有经验的人过去。” “让从川蜀来的学生们过去好了。” “正好他们也学习了一段时间,过去也能积累积累经验。” 他当然不可能让所里出人。 毕竟应对现在的研究,人员已经左支右绌了。 “哈哈,我就说,原来你打的是这个主意啊!”王绶觉先是愣了愣,旋即反应过来。 从巴蜀来的学生,一共有四十多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