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原来是这样,那张厂长,麻烦您马上带我过去见见那些教授吧。”李暮微微颔首道。 等安排完了火电机组这边的研究项目,他还准备去雷达研究所一趟。 “好。”张琰点了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在前带路。 李暮跟着走了两步,忽然,眼睛的余光,看到了站在一旁偷偷摸摸往他身上瞧的邓岩三人。 说起来刚刚他们还想准备要找自己的样子。 他伸手示意张琰稍等片刻,然后走过去,问道:“找我有事?” “没事没事,李顾问您忙,我们就是想来和您打个招呼。”邓岩连忙摆着手道。 三人刚刚听到了一点,知道现在有许多专家和教授们等着李暮过去。 这种情况,他们哪里敢耽搁。 “没事,说几句话的时间还是有的。”李暮笑了笑,然后走上前,拍了拍邓岩的肩膀,道: “好好努力,我看好你。” 听到他的这句鼓励,邓岩浑身激动地颤抖了起来:“李,李顾问,您记得我?” “当然,你们几届培训班的每一个人我都记着呢,京都钢铁学院的邓岩,对不对。”李暮笑着道。 凭借他的记忆力,只要看过一遍名单,基本就能记下来。 更别提这些学生,他向来十分重视自然会记住每一个的情况。 “是我,是我,谢谢李顾问,我绝对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邓岩坚声道。 李暮微微点了点头,又将目光看向一旁的管强和吴爱花,道: “你们也是,优化生产线的任务并不算太难,搞得快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加入到新型火电机组那边的设计当中去。” “我们也可以吗?”三人闻言,浑身不由一震。 去研制新型火电机组,可比优化生产线,要有成就感太多了。 “这有什么不可以。”李暮笑了笑。 接着,也不再多言,跟着张琰走进厂内。 …… 为了满足从全国各地陆续赶来的专家和教授们的住宿需要。 以及研究工作的保密要求。 张琰在安全委员会的配合下,将场内的一块区域,当做研究人员们的专门活动区。 虽然条件简陋了一点,但各种设备和仪器,并不比一般的研究所差多少。 而平常那些专家教授们,一般都会集中在一片厂房改成的会议室内讨论问题。 当李暮走入其中时。 听到的便是颇为激烈的讨论声。 他在门口稍稍站定,准备听一会儿。 但不到1分钟,便听到里面有人喊道:“李顾问来了!” “李顾问,是李顾问!”听到喊声,所有人立刻停下了讨论。 然后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准备上前打招呼。 “各位专家教授们好。”李暮见状,连忙快步从旁走出,笑着打招呼道。 他们一行人的目标有点太大了些,被发现倒也不算奇怪。 就在他问好的时候。 人群中走出一位老教授,以及两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面带激动道: “很荣幸见到您,我是杨金山。” “李顾问您好,我是覃煜坤。” “您好您好,我是石大祯。” …… 三人陆续开口自我介绍。 李暮对他们的名字有印象。 杨金山,尚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的副所长。 在50年代首先试制了婕克的技术较成熟,性能指标颇先进的6000千瓦火电机组。 并且成功完成了其工业化量产。 覃煜坤,未来的院士,新夏国锅炉专业课程的第一本国家统编教材《蒸汽锅炉的燃料、燃烧理论及设备》的创作者。 在70年代,开启工业锅炉制造的新篇章,革新了蒸汽锅炉“强制内循环”的技术,为国家补齐了这块短板。 还有石大祯,未来电力工业部门的一把手,在70年代对进口的“洋设备”进行本土化的技术调整。 解决了国家花费重资引进后,相继出现了水冷壁裂纹、五瓦振动、炉排积焦和制粉系统出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可以说是未来夏国火电机组的奠基人。 …… 三人上来过后,其他的专家和教授们,也纷纷上前自我介绍。 基本都是现在,或者未来在汽轮机锅炉方面,有着深入研究的知名人物。 “没想到国家这次调集了那么多人手过来。”李暮不由感慨了一句。 一片的杨金山笑着道: “以李顾问您的地位,别说是现在我们这些人了,想要谁调不来。” “没错,李顾问的本事那是有目共睹,您研发火电机组,肯定能够成功,我们不过是来打打下手而已。”覃煜坤跟着道。 两人的话,让一群专家教授不住的点头。 李暮现在在夏国的科研学界,那就是一块活招牌。 即便不提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研究,其成就都足以当得起传奇二字。 “过奖了。”李暮哭笑不得地摆了摆手,眼看众人要开启夸夸模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