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工业品出口状况-《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2/3)页

    为了避免最后变成商业互吹,他赶紧道:

    “闲话容后再说,现在我们还是来讨论讨论新型火电机组的建造问题吧。”

    话音刚落,刚刚还吵吵闹闹的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回到位置坐好。

    然后,拿出随身的笔和笔记。

    即便不认识李暮的人,也听说了学界对于他的传闻。

    ——当你听李顾问讲东西的时候,最好带上笔和笔记。

    眼见众人准备就绪。

    李暮才开口继续道:

    “先来说说技术问题,这一次的新型火电机组研制,主要是基于超超临界技术。”

    “M帝在59年的时候,便研发出容量为31万千瓦,进汽压力为34.5MPa,进汽温度为649℃的超超临界机组。”

    “当然,他们的机组,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

    他先从技术层面讲起。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概念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晚。

    而且已经有了应用。

    只不过即便是M帝,也无法完全掌握超超临界技术。

    在经过一系列调整优化未果后,在80年代以前,基本采用的还是超临界技术,将常规参数压力、温度稳定在24.1MPa和538℃/566℃之下。

    而也没有出乎李暮的预料。

    在他说完之后。

    立刻便有人举手提问,道:

    “李顾问,超超临界技术还有很多问题,您看要不我们还是先研究超临界?”

    “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同样相当先进。”

    “如果能够突破的话,同样能够缓解,乃至解决我们国家发电不足的困境。”

    他的话让一些专家教授不由暗自点头。

    这倒不是故意找茬。

    在技术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去研究自己不懂的东西,难免出现问题。

    与其去搞没把握的超超临界,不如退一步,搞超临界。

    一旦成功,同样能解决发电问题。

    当然,超临界技术对于夏国而已,难度同样不低。

    眼见众人质疑自己。

    李暮倒也没有生气,毕竟超超临界确实夸张了一些。

    他本来的准备,也是大嘤那边使用超临界技术的66万Kw火电机组。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继续进行突破。

    毕竟超超临界才是未来的大趋势。

    如果能在这场研发中,对众人有所启发。

    那么结果也是不错的。

    想到这里,李暮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先安静,然后道:

    “咱们先不提研究哪个技术的问题。”

    “先来说说两种技术的区别吧。”

    “压力、温度和效率,是他们三个最大的不同点……”

    ……

    他详细地和众人分析阐述了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上的区别。

    开始时下面的专家和教授们,还有些想要继续反驳的意思。

    直到他反手拿起一块黑板,在上面开始绘制超临界机组的锅炉、汽轮机和发动机的时候。

    便没人再吭声了。

    一个个全部低着头“刷刷~”地不停做着笔记,生怕错过半点细节。

    “怪不得一上来便要研究超超临界。”所有人心中不由冒出一个念头。

    ——超临界技术都已经完全掌握了,不去研究超超临界,还能做什么。

    待李暮说完。

    台下响起“啪啪~”的热烈掌声:

    “说得太好了,我感觉只要照着做,便能研发出超临界火电机组!”

    “技术理论上没有问题,完全可以进行实验验证!”

    “不愧是鼎鼎大名的李顾问,确实让人心悦诚服!”

    ……

    众人对李暮的研究方向,表现出高度的认可和肯定。

    作为在这方面研究多年的专家和教授。

    他们或许没有创造新技术发明新设备的本事。

    但基本的眼力还是有的。

    李暮见状,也没有骄傲自满。

    毕竟这才哪到哪儿。

    技术理论想要落实下去,可还有许多难关需要突破。

    ……

    会议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左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