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硅化装甲-《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2/3)页

    而99式采用的是先进的装甲约束陶瓷第三代复合装甲,以及FY-4和FY-5爆炸反应装甲。

    FY-4装甲的主要材料是石英玻璃纤维,而FY-5爆炸反应装甲的材料主要包括惰性材料、高能炸药、抛板和弹性垫片等。

    不过除了第一个外,无论是FY-4还是FY-5爆炸反应装甲要用到的材料,李暮都暂时没有提出来。

    毕竟石英玻璃纤维和高能炸药的技术,现在还并没有突破,不宜操之过急。

    不过他已经“降低”了难度。

    对于材料研究所的一众研究员,以及从全国各地过来支援研究的专家教授们,问题依旧不断。

    就比如方才所说的那一系列材料的叠状间隙放置问题,他们都快讨论了一周时间了。

    叠状的形式,材料的比例,每样材料的强度……

    哪哪儿都是问题,看着都让人头大。

    偏生一连几天,李暮都没有过来,更让他们觉得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该怎么去研究。

    因此,一众研究人员看到李暮,各个都恨不得立刻飞扑向前,抱着他狠狠地亲一口。

    所长周任一马当先。

    好在最后还是克制住了内心的冲动,换成了紧紧地握住李暮的手,道:“李顾问,您可来了,快来给我们出出主意吧。”

    “出主意可以,不过我可不敢保证一定有用。”李暮看了看周围的研究人员,以及一众专家教授。

    其中有不少,都是材料领域十分著名的学者。

    还有如同徐冰石、曾肃民等三十多岁左右,相对年轻的中坚研究者,都是夏国装甲材料领域的未来的支柱。

    “恐怕不是想不出来,而是在等我给‘答案’。”李暮心中微微叹气。

    他估摸着大概是在搞辐射防护服的时候,一下子给出了太多的材料信息,所以才导致现在众人对他的期望太高。

    不过这倒也怪不得他们。

    毕竟谁要是能在这个年代,把对位芳纶纤维、金属纤维合金丝、纳米陶瓷纤维和碳纤维,以及纳米工艺拿出来。

    他恐怕也会惊为天人。

    周任倒是知道李暮的想法。

    他只知道李暮来了,研究就有办法了,当即道:

    “还是材料的问题,我们考虑过许多方案,不过用计算机的材料计算软件跑过之后,结果都不太理想……”

    周任的语气颇为无奈。

    什么问题都要问,其实他,还有在场的研究人员,也都觉得有点丢人。

    可为了解决组合的问题,他们没少做努力,也前前后后用材料计算软件测试了好几次。

    但最终的结果,实在是不尽人意。

    为了不耽误进度,也只能继续向李暮请教。

    ——左右都是为了研究,不丢人。

    见众人都看向自己。

    李暮也没有耽搁,当即道:

    “叠状间隙放置,其实就像是一个‘夹心饼干’,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部分,面板层、中间层和底板层……”

    要他直接给比例给形状,肯定是不可能的,只能再把原理说得更透彻,思路说得更清晰一些。

    他一边说。

    周任等人一边赶紧拿纸笔记,生怕错过一个字。

    虽说结果并没有如他们的预料一般,直接拿到解决的方案。

    但如今的思路,也十分难得。

    至少由李暮说出来后,他们不用担心走歪路、错路的问题,埋着头猛冲就是。

    ……

    半个小时后。

    在从李暮这里得到了思路的一众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重新投入紧张忙碌的研究当中。

    而他则是拉着周任,问起国内有没有对石英玻璃比较有研究的专家。

    夏国研制出石英玻璃纤维的时间比较晚,但对于石英玻璃的研究,开始得还是比较早的。

    不出他所料的。

    周任沉吟片刻,然后道:

    “在55年的时候,国家曾经编制过《十二年科技规划》,其中便列入了石英玻璃的研制内容。”

    “国家建材综合研究所那边以蔡旭明为组长,开始了研究工作,并在57年搞出了咱们国家第一块不透明石英玻璃,58年搞出了透明石英玻璃。”

    “如果要说国内哪位教授对石英玻璃有很深的研究的话,那肯定是首推蔡教授。不过即便是他,也没办法将其用在坦克装甲上,您难道是想挑战这项技术吗?”

    在52年的时候,石英玻璃便被应用于坦克装甲。

    M帝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其在抵御聚能装药武器的射流时,其防护性能是同等重量钢装甲的两倍。

    基于此,他们研制出了将石英玻璃包裹在钢装甲中的“硅化装甲”,并用在T95坦克项目的实验中。

    “确实有这个打算,而且如果顺利的话,说不定能够弄出比他们更好的材料来。”李暮微微颔首,道。

    现在的以石英玻璃为材料的装甲技术还有着不小的缺陷。

    首先是脆性大,使得装甲非常容易破碎。

    其次是防护效果受其厚度和布置角度的影响大。

    厚度越大防护效果可能越低,角度也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不过这些详细的情况周任,乃至夏国的众多专家都并不了解。

    他们所知的,仅仅只是石英玻璃能够用于坦克的装甲而已。

    因此周任听完可谓是高兴得差点跳起来,道:

    “李顾问,我们材料研究所上下一定全力支持您的研究。”

    “还有蔡旭明教授,我现在就去和上面申请,让他赶紧过来。”

    “由您在,我们一定能实现石英玻璃技术的再次重大突破!”

    说着,他便兴冲冲地准备去国家建材综合研究院那边要人去了。

    ……

    看着周任远去的背影。

    李暮微微笑了笑,转身也准备离开。

    既然他今天和周任提了,那么上面应该很快会配合成立石英玻璃的研究小组。

    他只需要在离开之前,将早就准备好的初步研究方案交给他们先去研究着便行。

    一边想着,他一边坐上车,前往雷达研究院。

    ……

    对于平板缝隙天线的研究,情况倒是相对比较不错。

    这项技术难就难在设计和制造上。

    缝隙天线的性能与缝隙的各种参数密切相关,包括缝隙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

    在这几的过程中,还得考虑电磁耦合、边缘效应等因素,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模拟。

    不过这些问题,李暮都可以解决……一半。

    倒不是不能完全搞定。

    只是一半基本已经将众人的研究思路带上正轨,剩下的完全可以交给计算机去解决。

    有时候,他甚至还会觉得一半有些太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