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此时的咸阳宫,在始皇的一声令下。 无数人行动起来。 这次出行可不像上一次简单。 上一次只不过是嬴政私下见苏晨一面而已。 其实嬴政也不知道把苏晨看成什么。 对一个皇帝来说,嬴政知道苏晨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 毕竟韩非说过,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嬴政为什么不喜欢那些儒,有问题不解决问题,总是想解决处理问题的人,挑做事的人的毛病。 而挑出毛病,问他有没有解决方法,他们又找出各种理由推脱。 孔丘的书是这样教他们的吗? 他的三千弟子可是能文能武,是能给君主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制造问题的。 这些人还总是巧言令色,用所谓的仁政,去挑动那些平民,说什么残暴,说这不合理,说那不合理,好话被他们说尽了,让他去做,又不会做,给君王带来麻烦。 还想要掌握权力,这不是把大秦的江山当儿戏吗? 李斯,韩非他们不是儒家出身的吗? 朕没有用他们吗? 对有才能的人,朕就怕他们的才能不够高,志向不够深远。 能有助益大秦者,自当要重赏。 金钱,权利,朕自当不吝啬。 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 嬴政讨厌那些只会口舌之用的人。 但这些人却最能挑拨那些生活困苦且有些小聪明的人,而这些人躲在人群里。 所以,在始皇看来,人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人,智慧的人,聪明的人,愚笨的人,求存的人。 愚笨的人,只会按照他人的要求行事,他不会有吃亏的概念,所以他不会懊悔,他不会想得失,自然也就不焦虑,一件在外人觉得枯燥乏味的事,他可以一直做下去,他因为愚笨,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不会觉得辛苦,肚子饿了吃饭,累了睡觉。 那些有些小聪明的人,非常喜欢这些蠢笨的人,因为他们能占到便宜。 而智慧的人,能看透事物的本质,能解除自己的困境,知道自己的缺点,还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通晓人性。 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是为了救济苍生,而有的人则是为了名利。 当然他们也知道什么时候停止。 但有的时候他们看的太清楚,对自己的也认识的很清楚,知道大势不可逆,自然只有远遁深山了。 也可以用一句话形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而聪明的人,就有些不同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