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样谈及明肃太后自然不太好,但明肃太后当年摄政,紧紧的不放权,在赵祯一朝的名声并不怎么样。 在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明肃太后倒台的获利者。 这一来,说说也无妨。 “贤太后?尧母有熊氏,舜母,禹母有莘氏,汤母有娀氏。” 夏商周以下,窦太后和卫子夫基本上就是太后的顶点。 楚鸿指望以窦太后说辞,自然不会说其她三代以下的贤太后。 如此,自然只能说三代以上的。 答非所问。 “本宫问的是三代以下!” 太后强势的冷哼一声,她要楚鸿亲口说出窦太后是贤良太后。 或者,楚鸿青睐的贤太后比不过窦太后。 “臣的奏疏里已经说了,三代以下窦太后可称贤太后。” 楚鸿猜到了太后的想法,也不急,干脆放大破绽。 如楚鸿所料,曹太后语气稍有变化,明显有些欣喜,“既然伱也认为窦太后为贤太后,为何反责窦太后强势无理、不解民生?这是不是在影射明肃太后?” 楚鸿久久不答,静静坐着。 曹太后当即怒斥一声,“为什么不回话?” 实际上,她的心里有点欣喜,楚鸿这样子明显是被问住了。 楚鸿一副不屑作答的样子,“此言,不值一驳!” 不屑的神情在曹太后目光里就是被问住了强撑着,当即再是呵斥,“不值一驳,还是无言以驳?” “臣的奏疏,有些人没有看懂,有些人也看不懂。如今,岂非对牛弹琴?因此,不值一驳。” 楚鸿淡定的眸光微微一眯,太后终于入套了啊! 他要的就是太后的逼问! 一直都是在等这玩意! “好大的学问,有旨意,你必须辩驳。” 曹太后咄咄逼人,准备将楚鸿逼的不能辩解。 如此,这场辩论便是她正式胜利,新帝党威望必将大减。 怎料 “窦太后夫君为文帝,诞子景帝,由此可得文景之治,亦为文景之治的第一要务。文帝在世,窦太后温雅贤良,人人称赞,赫然千古一后。 然,文帝驾崩,窦太后不复温良,轰然摄政,视景帝为无物,毅然施行文帝之治,殊不知数十年岁月沉淀,大汉诸侯王早已不同凡响,各个跃跃欲试,紧盯神器之位。” 楚鸿慢慢诉说起来,曹太后的脸色则是越来越差。 原来不是无言以驳,真的是不值一驳。 而且 她忽的发现,她和这窦太后的经历好像不是一般的相似。 在奏疏上,楚鸿并没有着重于太后的相似,反倒是说仁宗和景帝相似,新帝和武帝相似。 这个相似的有点勉强,太后并不很认可。 结果,谈起太后的相似,她发现是真的像。 窦太后上承文帝,下启景帝。 她上承仁宗,下启新帝。 一样的温良,一样的摄政。 甚至,仁宗更像是文帝。 新帝,更像是景帝。 赵策英,才是那个更像武帝的人。 一样的祖孙三代…… 曹太后的脸色越来越差。 只是 真的像啊! 文帝、景帝、武帝。 仁宗、新帝、桓王。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