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以这样一篇,来作为文艺界的代表形象,人民群众绝对是没二话的。 至于文学性和思想性方面,虽然《花环》起初是顶着军事题材的红线发表的。 但其空前的成功,以及三年的时间检验,都证明了《花环》这篇,既对军人精神和民族精神作出了诠释,也屹然成为文学史上的一座山峰。 以这篇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轫之作为文艺界代表,文联里头不管是谁,都没办法提出半句异议。 “估计今天过后,《花环》又要迎来一波畅销的浪潮了。”王濛预测道。 江弦笑着和他交谈了两句,周围人的目光全都放在了江弦的身上。 这名佳作频出的作家已经够备受瞩目的了,今天的彩车,又相当于是整个文艺界对于江弦的一次认可!手握这项殊荣,江弦俨然已经是今天文艺界最闪亮的那颗明星。 “江弦,今天高兴吧。”丁凌过来跟江弦打了声招呼。 “高兴,任何一个中国人今天都应该感到高兴!” “.” 丁凌没想到江弦会这么回他,愣了好一会儿,点点头,“对,你说的对。” 江弦就保持微笑,笑的畜无害。 对于丁凌,出于和沈从文的师生关系,他一向都比较避讳。 “我听说你办了本杂志,办的很不错,叫《人民文摘》。”丁凌这时候提到。 “是,也是多亏组织照顾,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江弦又滴水不漏的回答。 “嗯。” 丁凌点点头,也不再拐弯抹角,“江弦,我准备办本杂志,你能不能来给我当个副主编?” “啊?我?” 江弦愣住了。 丁凌办的这个杂志,他倒是有点印象,这是国内第一本“民办公助”的杂志,江弦有印象的原因,是因为这本杂志的名字简直霸气的没边儿。 你说《人民文学》这名字够霸气了吧? 人民的文学! 太霸气了! 不是京城的文学,不是上海的文学。 是人民的文学! 但跟丁凌这本杂志的名字比,哪怕是《人民文学》,还是差了点档次。 没错,《人民文学》都比人家杂志的名字差点档次。 因为人家办的这本杂志就俩字: 《中国》。 江弦也没想到,这会儿丁凌一开口就是让他去当个副主编。 他也有点儿懵。 这副主编的位置都是风吹来的?不要钱?说给就给? 在场还有很多人,听到了丁凌的邀请。 不过在他们看来,这份邀请并不算突兀,不管从何角度来看,江弦都完全有着让丁凌亲口说出这句邀请的资格。 “丁凌同志,我精力有限,恐怕没办法分心那么多的工作。”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江弦开口婉拒了丁凌的邀请。 《中国》这本杂志的水太深了。 有人曾经说过,从《中国》这本杂志就能看出,为什么作协会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而是是非非的背后为什么说起来总是没完没了,纠缠不休。 这本杂志在最顶峰的时候,内部编委发生巨大的分歧。 另外,赵振开为啥退出作协? 就是因为丁凌去世后,《中国》被改为了专门发表长篇的季刊。 “真的不再考虑考虑?”丁凌看着江弦,还有点不甘心。 江弦苦笑,“感谢您的信任,但是我真没那么多的精力。” “好吧。”丁凌带着些遗憾的离开。 这样的小插曲,并没影响到国宴的氛围,王濛看了眼桌上。 “哟,茅台!” 众人当然知道他话里的意思。 《高山下的花环》和茅台酒,那可是说不完的恩怨情仇。 嗯,茅台的厂长也参加了宴席。 这会儿他绝对是全场最郁闷的一个了。 特么的! 《高山下的花环》每火一次。 他们茅台酒就得被黑一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