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此,《顽主》发表之前,章仲锷都很担心《顽主》再次被一些不待见的保守派群起而攻。 不过现在看来,情况比他们预料之中理想很多。 无论是文学界还是民间,对《顽主》这篇的接受度都很高。 没有受到读者的冷遇,没有什么关注度较高的批评言论流出,没有文学界的大佬带头批判更别提,还登上了《文艺报》,收获了阎纲的评论! “好事儿啊!”章仲锷嘴角压不住的笑。 或许是因为这些年一场场文学思潮的发起和推动,加上现代主义文学为先锋文学的让步,以及人们思想上的解放,还有江弦在文学界地位的水涨船高 而且《顽主》并没有触碰红线,它只是擦边,采取调侃、打诨的方式对某些敏感领域实施攻击或表达异端思想。 一切好像水到渠成! 正是这一切的一切,共同促成了这次《顽主》这篇快速占领了舆论上的制高点。 “哎呀,你们别看阎纲老师了,这篇文学评论可比阎纲老师还精彩?”正当编辑们围观讨论阎纲这篇文学评论的时候,另一名编辑着急道。 “还有一篇?” “谁的?” 刚才说话的编辑同志赶忙把一册《文学评论》拍到桌上。 “你们快看吧,是王濛同志给写的评论文章。” “谁?” “王濛同志?” “哎呦,那真得看看才行。” 《当代》的编辑们又集体炸锅。 这一次,比刚才看见阎纲的评论要激动得多。 首先,《文学评论》这是社科院主管的刊物,一份国家级的期刊。 而且和《文艺报》不同,《文学评论》专注于文学评论领域,是文学评论领域首屈一指的专业刊物,在整个中国文学评论界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 自然也是这样级别的刊物,才配得上王濛这个级别人所撰写的文章。 在文学界,很多优秀的作家,同时又是杰出的评论家,整个文坛不乏这样的人物,王濛亦属此行列。 大家都知道,王濛素以才思敏捷著称,不仅创作丰产,也写出了相当数量的文学评论,文学理论问题探讨、创作谈、作家作品评论更是数不胜数。 但在王濛上位以后,他在文学界的表现就不那么活跃了,鲜有文章问世、发表。 这也是地位使然。 但这一次,他居然毫不吝啬的为江弦的撰写了这么一篇评论。 那这就不只是表达自己欣赏《顽主》这篇了,同时也是表达自己对江弦这名作家的欣赏。 章仲锷扫一眼,题目叫《论“顽主”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 “我曾听某些同志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没有后现代主义。” “怎么会没有呢?” “我必须反驳,有,而且就在江弦的笔下。” 章仲锷知道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对此有了解,因而看到这句话以后,惊的嘴唇都有点儿合不住。 对于王濛来说,他和阎纲不一样,他的身份使他表达观点不宜调子起的太高。 但是在给江弦的这篇文学评论里,他竟然还是一开头就给出了这么惊世的结论。 当然,章仲锷知道“后现代主义”,那自然也有不熟悉哲学,不明白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的。 这些读者能读懂王濛这句评价的调子很高,但是对“后现代主义”的不理解一定会影响对这篇评论的理解。 包括此时的《当代》编辑部里,很多编辑们看到这一句,都在忍不住的四下打听: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毕竟刚传入中国没多久,大部分人对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 好在王濛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他在后续的文章中写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