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徐源已经把之前唐时宏送来的论文看完,并且轻松找到里面可改进的地方,按照交流大会接下来几天对他的工作安排,只需要对论文作者进行相应的指导,让论文水平上升到新高度。 届时数学学报发布的最新期刊,所收录论文的水平也会大幅度拔高。 甚至不夸张讲,整体基本上和数学领域顶刊没有什么差别。 让人不由得期待等数学界四大顶刊编委会,看到他们根本没有当成竞争对手的数学学报,突然发行这样一期质量的论文期刊。 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上午徐源也看到了他手中论文的作者,从不同的外貌肤色判断。 显然来自全球各个地区。 而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年龄上普遍都不算高。 基本以数学博士为主。 不过徐源却没有任何轻视,哪怕自己在数学界已经算非常出名,但还是主动介绍了自己的身份。 主要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他们都会是数学学报核心的合作对象。 毕竟徐源早已看过这些论文,很多都能称得上比较优秀。 说明眼前这些人在数学上还是有天赋的。 将来也未尝不会成为数学家。 若能认可数学学报,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那么数学学报的影响力肯定会飞速上涨。 暂时将这些念头压在心里,随即徐源也不再继续耽搁时间。 正式开始对众人的指导。 要知道徐源在教学上也非常擅长,否则当初也不会只是给寝室几个人补习,后面愣是演变成连高年级学长都要来听的公开课。 只能说他的讲解是已经对问题进行了剖析,使得他人能很快理解并融会贯通。 事实证明尽管有段时间没有讲课,他的功底依旧没有丝毫下降。 面对不同国家的数学博士,他熟练使用英文或者普通话进行指导讲解。 很多人选择给这场数学交流大会投稿,主要是因为对自己的论文感到不满意,认为存在改进空间,却又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需要接受别人的点拨指导。 刚好能有机会和数学界风头正盛的数学家交流,那肯定说什么都要试试。 而最终的结果也是相当令人满意,仅仅听了徐源的几句指点便突然茅塞顿开。 直接当场拿起笔演算起来,对论文中公式等方面的不足进行优化。 以至于才刚过去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场这些数学博士脸上便堆满了激动笑容。 无比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选择。 徐源对自己的成果自然也很满意,正当他准备继续接着指导论文时,眼前却走过来了一道熟悉身影。 刚要开口耳旁已经传来对方的声音:“徐教授,我终于有机会又见到你了。” “戴师兄。”徐源有些惊喜。 对于眼前这人他并不陌生,对方正是中文大学数学系丘诚桐的学生戴达。 当初他代表箐华数学院,赴港和中文大学数学系举办交流活动时,足足在那里待了很多天。 在这些天里,他除了跟着丘诚桐教授学习,最熟悉的便是戴达。 后面丘诚桐接受箐华邀请,加入箐华高等研究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