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从脂米县,赶往三十里铺村的路上,柳青青率先亮开嗓子,“哎呦哎呦哎嗨那个哟!” 陕北的中午时分气温回升,明晃晃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坐在骡车上。 张海丽、马璐、熊英,冉婷冉苗,加上张维、梁少平,王硕。 还有叶小川。 9位青年男女,全是去脂米县三十里铺村,插队的知青。 大家的心情很好,兴致很高。 老柳头和柳青青他们是去脂米城,不但下了一回“馆子”、开了次洋荤。 而且这次去脂米县城接知青,由于滞留的时间比较长一些,老柳头可没少“公车私用”,因此而赚了好几块钱哩! 他心里,能不高兴吗? 而知青们,则是好不容易结束了一路的颠簸和受罪。 如今终于抵达目的地,大家伙的心情自然也舒畅了不少。 受柳青青的歌声感染,大家伙都扯着嗓子跟着唱。 “哎嘿呦!” “一个在北来一个在南, 山高路险的实在远。 扯不断的相思凑成了串, 眼睛里看见了泪蛋蛋。 白日里忙碌黑夜里闲, 脑子里忍不住胡盘算, 见个面面容易(哎)亲口口难...” 女知青马璐,已经见识到了陕北日头的毒辣,此时的她也和陕北婆姨女子一样,扯出围巾,当头巾裹在脑袋上。 别人都在那里纵情高歌。 张嘴必雨露、闭口定然指示的马璐,一时半会儿还不适应这种氛围。 啥叫“见个面面容易,还...还亲口口”? 往小了讲,这叫低级趣味! 要是往大了说,这是什么性质?咹,这是小资情调!这是封建残余!! 咱们身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青年,听从号召前来插队,接受再教育。 GM不是请客吃饭! 更不是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身为一位知识青年,难道不应该时时刻刻以高标准的要求自己。 永远保持一股凛然正气。 让陕北的广大群众看到我们这些知识青年身上,那种积极奋发、拼搏向上的精神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