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三寸不烂舌也不好使-《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1/3)页

    第85章  三寸不烂舌也不好使

    二月初,立春刚过,绵绵春雨如约而至。

    在朝廷报丧的邸报送入安定县第二日,薛氏老太爷薛倧也溘然长逝。

    节度府为先皇服丧,薛家大宅也为薛老太爷举办隆重丧事。

    史匡威在府中换上麻衣丧服,冲着开封方向跪拜,假惺惺地哭悼一番,直接去了薛家大宅吊唁。

    薛家人见史匡威穿丧服前来,觉得十分诧异。

    老史煞有介事地宣称,自己是薛倧老太爷的晚辈,如何如何地敬仰薛老太爷,当年薛老太爷又是如何如何地教导自己。

    老史在薛家灵堂对薛老太爷跪拜痛哭,鼻涕眼泪糊一脸,甚至比哭丧先皇驾崩还要入戏三分。

    薛氏兄弟也对老史感激地行家属答谢礼,双方客客气气还不忘相互劝慰一番。

    暗地里水火不容,刺刀相拼,丝毫不影响表面上的谈笑风生。

    朱秀起身,带着几分悲痛道:“薛氏为一己私利,竟然忍心用高价盐盘剥百姓长达数年之久,对民生疾苦视若无睹!就算让其掌权,终究也不过穷两州之民,富薛氏一家之私!如此不恤百姓之人,如何能做彰义之主?”

    宋参引着朱秀到了堂屋,这座宅子就是一处普通的两进院,跟薛家大宅完全不可比。

    “朱少郎。”宋参微笑,心里却一阵腹诽。

    朱秀仔细观察宋母症状,忽地道:“老夫人发病之初,是否经常情绪激动、暴躁易怒,体热呕吐,还会出现腹泻症状?再往后,经常容易受凉寒热,若是有个小伤口什么的,也流血不止,难以愈合?”

    登门造访有求于人,却不知道事主有何喜好,朱秀想来想去也不知该送些什么礼物,干脆带上几斤白盐,聊表心意。

    宋参笑着颔首:“知道了,知道了,朱少郎所言,某深以为然!”

    朱秀坦然道:“以先生之智,不用我说,也能知晓我来意。如今薛氏想取代史家做彰义之主,薛氏所依仗者,在内,无外乎钱粮,在外,无非是和定难军还有凤翔节度使焦继勋的姻亲关系。

    宋参大惊失色,一阵风似的冲出屋,往后宅跑去。

    “老夫人高寿?”

    “宋参.受教了!”宋参朝朱秀长揖及地。

    朱秀笑容僵住,正要恼火质问,宋参满脸苦涩地道:“非是宋某不辨是非,实在是身不由己。”

    宋参摇摇头,拉着他走到一旁,揭开箱子,一股浓厚的草药味扑鼻而来。

    道明来意,老仆道了句稍等,进去禀报,过了会,宋参匆匆赶来迎接。

    宋参神情变幻,颇有几分愧疚之色,长长地叹息一声:

    “世道艰难,求活尚且不易,又有何能力胸怀天下?”

    朱秀忙安抚道:“宋先生稍安勿躁!在下不懂医术,恩师也不擅长此道。只是知道几个偏方,说不定对老夫人的病症有效果.”

    朱秀不屑道:“无外乎金银财帛。”

    “阿郎!阿郎!不好啦,老夫人又犯病了,您快去瞧瞧!”忽地,老仆在堂屋外急切喊叫。

    宋参嘴唇嗫嚅,满脸动容,不禁讶然:“你你怎知我旧时所作?”

    宋参算是薛家和史匡威围绕判官职位斗争妥协的产物,因为他是外州人,在彰义镇没有根基。

    宋参哽咽着点头,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宋参看了看,捋须笑呵呵地道:“某在安定住了许久,也算半个泾州人,如今还是第一次吃到泾州自己产的盐,个中滋味,当真值得回味!”

    朱秀期待满满地伸出手。

    朱秀吃惊,才五十二岁,竟然衰老的像七八十。

    老妇眼窝凹陷,面色蜡黄,脖颈长有紫斑,双膝变形外翻,小腿浮肿,腿上有大面积淤点。

    朱秀拱手,肃然道:“因为宋先生乃真正的有识之士!你知道如果薛氏掌权,必然不会长久!对彰义军民来说,无疑一场灾难!”

    令他失望的是,宋参自从担任判官以来,除了到节度府官房办公,其余时候大多深居简出,几乎不参加任何宴饮交际,就连薛家邀请他到府上做客,也是能推就推。

    “娘~娘~”宋参低声呼唤着,端过一碗汤药,小心翼翼地一勺勺喂入老妇口中。

    朱秀犹豫了会,跟上去瞧瞧。

    而今节度府手握盐利,无疑断薛氏一臂,迫使其不能通过贩卖高价盐盘剥百姓,牙军的粮饷供给也不再需要薛家。定难军和焦继勋毕竟是外镇,就算有心支持薛氏,也不可能明目张胆以武力胁迫。

    朱秀大喜,笑容愈发灿烂了:“宋先生答应此后与薛氏划清界限,一心一意为史节帅效力?既如此,还请先生将府库钥匙交予我~”

    宋参微笑以对,默然不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