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去隔壁老王家放火-《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2/3)页

    长武城附近有十几个村落,城中百姓多是当年驻军的亲戚、后人,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从别处迁来的,泾原两州的有不少,关中乃至河南等地的也有。

    去了泾州吃不饱饭,闹腾起来,头疼的可是他彰义军。

    “这个.”裴缙一脸为难,心中却是冷笑连连,果然不出少使君所料,王守恩这厮当真贪婪无度。

    “还是杀的不够多不够狠啊!”王守恩满是横肉的脸上一片凶狞之色,暗暗下定决心,要加大剿灭盐贩的力度。

    这里口音驳杂,管理混乱,多是穷困乡农,有的靠挖几亩薄田为生,有的靠给附近大户当佃农讨口饭吃,也有的在泾河河道上拉纤,在码头当船工。

    严平皱眉道:“说是如此,可该怎么做?”

    王守恩撇撇嘴,对这番说辞嗤之以鼻。

    长武城附近也是邠州盐贩最猖獗的地方,这里几乎没人买官盐吃,也买不起,家家户户都有亲朋好友当盐贩子。

    永兴军节度使赵思绾封锁京兆的理由是,清剿侯益叛党。

    在他看来,用粮食抵扣盐款,吃亏的是彰义军。

    裴缙迟疑许久,终于咬牙点点头:“好吧!~”

    京兆的盐运不过来,邠州已经开始陷入缺盐的困境。

    部下抱拳应诺,告退离开。

    严平倒吸一口凉气:“你是说,由我们出手刺杀此人?”

    “全赖少使君平日教导。”陶文举赶忙谦虚地拱手。

    他们两个还在景延广面前指着对方鼻子臭骂过。

    严平笑道:“你好像有主意了?”

    对于泾州突然能够大量产盐,王守恩嫉妒眼红,本想等王峻焦继勋得手后找机会横插一脚,没想到却惹来了远在河中的李守贞。

    侯益费重金贿赂顾命大臣,宰相兼任节度使史弘肇,最终使得朝廷没有追究他勾结蜀军叛乱的罪过,留他在开封养老。

    自从吐蕃人的势力被赶到秦州(天水)、渭州(陇西)一带后,泾原之地渐渐恢复宁静,除了偶尔遭遇吐蕃人袭扰关隘,倒也没有太大战事发生。

    最终,焦继勋以蜀军有异动为由撤兵,一夜间走得一干二净,王峻派去的许兴思更是下落不明,彰义军的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裴缙忙道:“两家交易,钱货当面缴清,不立字据文书,盐厂在泾州,朝廷再怎么追究也与王使相无关。”

    “呵呵,如此便好”王守恩笑了笑,端起茶碗慢慢品茗。

    为此事,王守恩没少在背后嘲笑。

    王守恩上任后,对长武城同样不加重视,指派一名书吏员前去管辖,大小事务上报给宜禄县处置。

    ~~~

    邠州长武城,位于阳晋川与泾河主河道交汇口下游八十里处。

    “是!”部下应道,见王守恩满面愠怒,硬着头皮道:“还有一事要禀报帅爷。近来长武城附近,发现有乡民结伴逃往泾州,有时一家数口,有时三五户数十人。附近村落有流言说,泾州接纳流民,落户者能分田地房宅.”

    “嗯”王守恩陷入沉思,有李守贞支持,看来彰义军的盐厂不好轻动,朝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彰义军在去年末的时候,突然在阳晋川开设盐厂,大量产盐,这件事王守恩是知道的。

    王守恩先是一惊,而后嗤笑道:“哪有这样的好事!派人查查,是从哪里传出的谣言。”

    王守恩紧盯裴缙,生怕他不答应。

    王守恩讥笑几声,将这件事抛之脑后。

    泾州本就土地狭瘠,如果有多余的田地,史匡威肯定收拢到名下,招收佃户耕种,怎会舍得拿出来分地。

    这日,长武城西北边一处小村,类似的宣传会在一片干涸的农田间召开。

    近来,不时传出有哪家子弟因为贩盐被抓住,游街示众后当众杀头,长武城四面城门两旁挂着十几颗血淋淋的脑袋,每隔几天还有新鲜的挂上去。

    王守恩下令加大力度清剿盐贩,首当其冲的就是长武城。

    陶文举低笑道:“故土难舍,人之常情。长武城周边五六千户百姓,大多都是外地迁来,扎根在此,长的几十年,短的也有十几年,想让他们拖家带口搬到泾州,还得费些心思。”

    王守恩随手将信纸扔案几上,笑道:“两万斤盐要一千五百贯,贵了。”

    王守恩摸不清李守贞的态度,也不知道泾州盐厂有没有河中军一份,只能收敛心思静观其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