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去隔壁老王家放火-《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3/3)页
“愚昧。”王守恩轻蔑摇头,在他看来,百姓蒙昧无知,才会相信这样的鬼话。
裴缙刚走,一名部下急匆匆赶来,低声道:“禀帅爷,长武城一带的盐贩最近又开始活动了,据细作查探,那伙盐贩又新得一大批盐,每斤售价不超过四十文”
一旦入朝为官,最低也是从六部尚书、两省侍郎做起。
可是侯益在三月初已经向朝廷投降,到开封负荆请罪去了。
至于流民逃亡,各地都在发生,只要不是大规模出逃,根本无需理会。
王守恩自从率军取得潞州大捷后,自以为军事才能出众,颇有几分傲气,瞧不起沙陀番将出身的史匡威。
盐贩的存在,对于他利用高价盐敛财有直接影响。
唯独史匡威,新皇登基连加衔的恩赏都捞不到,还被朝廷下旨申斥,勒令他尽快补齐拖欠的税款。
王守恩拨弄盖碗,随口笑道:“听说上月,彰义军发生牙军哗变,史节帅为此还负伤,盐厂也已关停,不知如今事情平息否?”
陶文举和严平戴着斗笠,装扮和老农一样,卷着裤腿蹲在不远处的土墩上。
裴缙忙道:“有劳王使相过问,闹事牙兵也是受奸人煽动鼓惑,现在已经平息叛乱,相关人犯也已尽数处决,史节帅伤势基本痊愈,盐厂也于三月中重新投产。”
裴缙笑着长揖道谢,双方宾主尽欢,生意谈判出乎意料的顺利。
“还别说,你想出的这一招挺管用,让他们自己的乡亲回来宣传,比咱们空费口舌有用多了。”
“王使相见谅,盐厂除了供应泾原二州,还要转运到河中交给李太师,产量有限,不一定能保证交货数量”裴缙含含糊糊地道。
几个已经在安定县落户的汉子,唾沫飞溅地讲述着在泾州的种种见闻,炫耀他们分得田地,几处屋子土院也马上搭建好,有水田有旱田,享受各种免税减税优惠政策,听得底下十几个乡农羡慕不已,叽叽喳喳地打听各种细节。
“不过照此进度,每日里只有几十户百姓愿意去泾州,还是太慢。”严平叹口气,这份动员工作比他想象的困难多了。
王守恩心中一动,装作不在意地问道:“你们彰义军的盐厂,当真有河中军一份?”
此后历任邠宁节度使,都会在长武城屯军,扼守泾河河道,乃是一处关乎关中稳定的军事重镇。
史匡威派来使者,还带了两万斤盐前来交易,诚意可谓十足,王守恩也想吃下这批盐,缓解治下州县缺盐困局。
长武城附近几个有名的盐贩,对二人毕恭毕敬,据说这二人不光能从泾州弄到大批好盐,还有泾州官府的关系,能帮人到泾州落户、分田地。
“还未查清!”
不知怎地,从二月份开始,从长安转运盐时断时续,运量一次比一次少,盐路似乎有断绝迹象。
“嗯?”王守恩勃然色变,怒喝:“才刚刚杀了一批,捣毁窝点,收缴私盐五千余斤,他们又是从哪里弄来的盐?”
治下盐贩屡禁不止,这让他非常头疼。
裴缙不明白朱秀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但他现在对朱秀有近乎盲目的崇拜和信任,牢牢记住这份叮嘱。
裴缙道:“我家帅爷还说,往后每月往邠州送一万五千斤盐,价钱还是按照七十五文每斤。两家合作,细水长流,有钱一块赚。”
王守恩咬牙道:“加紧查探,派人追踪,尽快掌握这伙盐贩的踪迹!”
现在为了卖盐给他,史匡威这黑厮竟然觍着脸攀交情,王守恩心里恶狠狠地骂了句:无耻!
不过七十五文一斤的盐价确实不算高,他完全可以转手以翻倍的价钱卖给治下百姓。
陶文举嘿嘿一笑,瞟眼四周,低声道:“这些人对邠州还有所留恋,对静难军及其下属官府还有念想,必须将其斩断,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去泾州才能活命!”
记得来时少使君嘱咐,能用粮食抵扣盐款最好,有多少要多少,说是再过不久,关中粮价就要猛涨,泾州邠州肯定会受影响。
不知从何时起,长武城附近流传起两个人的名字。
宜禄县位于长武城东南二十里,官兵进驻县城,土城周边百姓愈发惶惶不安。
严平嬉笑着夸奖两句。
“有何不敢?!”严平一瞪眼睛,旋即又迟疑道:“事关重大,还是先求得少使君同意再说。”
陶文举眼珠转了转道:“派人联络毕镇海,让他禀报少使君,我们今晚就潜入宜禄县城,摸清楚此人动向,伺机而行!一旦有机会,不妨先下手!”
严平犹豫了会,咬牙道:“好!就照你说的办!”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