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郭大爷的及时雨-《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1/3)页
第164章 郭大爷的及时雨
潼关以东,黄河南岸大营。
郭威率军抵达后,进驻南岸大营,将北岸大营交给白文珂和常思继续镇守。
郭威毕竟是来接替白文珂,出任平叛大军最高统帅,他居南岸,让白文珂和常思居北岸,也是为了安抚众将士之心,让他们知道,虽然战事不顺,但朝廷依旧信任、重用他们,并无责怪之意。
白文珂和常思感激不尽,诸路藩镇兵马渐渐心安。
老将常思生性吝啬,唯独对当年在年幼之时依附他的郭威慷慨接济,郭威心存感激,至今私下仍然以叔父敬称。
人的名树的影,郭枢密出任统帅,三军将士士气大振,诸镇节帅无不顺从,以往对主帅军令置若罔闻、敷衍了事,各路兵马人心浮动、各自为政的局面当即得到扭转。
李守贞得到消息后,马不停蹄亲自统兵增援潼关,又加派兵马镇守蒲津关,扼守两处进入关中的咽喉要道。
郭威接掌帅印已过十余日,除了下令兵马操练不辍,加强警戒,其余再无别的动静。
每日里带着柴荣和魏仁浦,一众幕僚部将,爬上高塬丘陵,观察潼关守备情况。
此刻,为了商讨如何出兵,众将领各执一词,争吵不休,场面吵闹混乱。
两名军士入帐,行礼后将两份军报恭送至郭威手中。
“月前,顺义军赵晖、凤翔军焦继勋、彰义军朱秀,三镇联军在郿县大破王景崇!联军采用朱秀之计,假扮蜀军援兵,引诱王景崇出城,最终兵败自焚而死!
柴荣冷冷盯着他,暗暗气恼。
柴荣欣慰不已,不愧是他打心眼里看重的灵蛇之珠、荆山之玉,不管走到哪里都难掩其光芒万丈!
范刚瞪眼道:“近呀!潼关、蒲津关就在眼皮子底下,你们说潼关难打,那就打蒲津关嘛!等攻入蒲津关,就直捣蒲州城,何必绕远路去打什么华州、岐州?赶紧漂漂亮亮地打几场胜仗,杂家好回开封交差,也好给你们请功!”
郭威长长松了口气,身子骨从里到外只觉得无比舒爽轻松,周遭的空气都清新了几分,心情格外愉悦。
涂脂抹粉的白脸绽放笑容,像一朵衰败的老菊再度盛放,发出一阵“咯咯咯”地尖细笑声,不知道的还以为大帐里养了一只下蛋的老母鸡。
如今黑火雷已被朝廷定为重点研制的新式火器,军中无人不知其大名,传闻中那可是有惊天动地之威能的利器。
范刚愣了愣,眼里亮起光芒,激动地道:“对对!多谢郭帅提醒!杂家这就回去写一份奏疏,再请郭帅附名,然后赶回开封向官家报喜!河中这里,就有劳郭帅多操心,尽快拿下李守贞!”
岐州、华州久久没有消息传回,这两处地方的战事,对于整个关中战局至关重要,众将领都暗暗捏了把汗。
某请郭帅坚决以平定李守贞为主!荡平河中,则赵、王二逆失去倚仗,不攻自破!况且岐州已有焦继勋、赵晖,华州有王守恩,足以对付叛军,我主力大军的目标,还是河中!”
这份军报写的着实有些奇怪,着重描述朱秀和彰义军的战功,反复夸耀朱秀的才干,将他捧上了天。
范刚伸长脖子张望,心急地道:“哎呀~究竟如何了?郭帅您倒是吱一声呀!”
郭威深知不能再拖了,大军必须要尽快有所动作,否则开封城内,对他不利的流言蜚语将会越来越多。
逆贼赵思绾,自知死路一条,在押解过程中撞囚车而亡,王守恩已派人将其首级秘密送来。”
两大功劳里,竟然都出现朱秀的名字,而且是反复提及。
郭威朝柴荣看去,让他向众将解释。
诸位有所不知,此子师从一位檀州隐士,博学多才,遍通古今,黑火雷,便是由他所造.”
郭威笑呵呵地道:“都是一帮大老粗,说话嗓门大,范貂寺见谅!你有所不知,这军中商讨战事,历来如此,吵着吵着,办法也就有了!”
“肃静!”郭威低喝,大帐再度安静,众将大眼瞪小眼。
郭威看罢,闭了闭眼,深深吸口气。
而后,朱秀率军赶至华州增援,用震天雷炸毁郑县城墙,王守恩率军杀入城中,活捉赵思绾!
范刚实在忍不住了,阴柔的嗓音里充满抱怨。
这就是他一直在等待的战机。
众将领面面相觑,要是换做别人说这番话,只怕要被骂得狗血淋头。
范刚翻白眼,撇嘴冷哼:“这也叫商量?跟菜市口寡妇吵架差不多!”
“咳咳~”范刚捏着嗓子咳嗽几声,似乎有话要说,可惜帐中众将没有听到他的咳嗽声,依旧吵吵闹闹乱哄哄。
左军指挥使李蒨抱拳道:“郭帅,末将建议调集重兵强渡蒲津桥,取蒲津关而后绕过蒲州,直扑华州,先攻破赵思绾,然后派兵支援凤翔军,剿灭王景崇!待擒下这二贼,再调头全力对付李守贞!”
“泾州那地方,也就史匡威算个人物,其他的还真没听说过!”
朱秀这个名字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过陌生。
柴荣笑道:“诸位将军,朱秀其人我略知一二。当年在沧州时,此人助我守城,我见其有几分才干,便收他入天雄军,担任行军参谋。后来此人随史匡威去了泾州,眼下应该在彰义军中任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