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郭大爷的及时雨-《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2/3)页
郭威侧身笑道:“范貂寺有何指教?”
可战机未显,潼关固若金汤,蒲津关也是重兵防范,如何进兵?
郭威放下书卷,扶额深感头疼。
郭威瞥了他一眼,微眯的目瞳深处,划过浓浓的厌恶和嫌弃,更多的却是无奈。
郭威声震如雷,语气铿锵,听得众将士心潮澎湃,群情激动,兴奋地议论起来。
柴荣目光深沉,攥紧拳头,若是两镇战事顺利,父亲身上的担子和来自朝廷的压力就能大大减缓,主力平叛大军可以从容布局。
镇国军节度使扈彦珂当即反驳道:“不可!三镇叛乱,以李守贞为主,赵思绾、王景崇二逆不过附庸,不足以成事,绕开李守贞而击赵、王二人,岂不是本末倒置?
郭威皱了皱眉:“为何?”
“能得柴将军看重,此人一定是一位绝世英才!”
郭威抚须笑道:“范貂寺这回可以向朝廷交差了!”
郭威一身戎甲,大马金刀高坐帅位,捧着一卷黄河图志,似乎看得专心致志。
父亲得不到官家信任,即便做了统帅,也是处处掣肘,稍有不如意,就能生出各种各样的谣言。
大帐中的议论声戛然而止,一众将领不可思议地瞪大眼。
“咳咳~”郭威重重地咳嗽两声,帐中立刻安静下来。
“报—
“哈哈哈~~”
柴荣见状,满面担忧,心里叹口气。
可是现在,关中久久没有消息传来,而官家在开封心急火燎,范刚又在军中百般催促,若是他再不出兵,种种谣言只怕要甚嚣尘上。
送走指手画脚的范刚,安抚官家和朝廷,让他可以从容谋划进兵潼关的战事。
郭威沉吟许久,似乎有些踌躇不定。
既要想办法尽快平定关中叛乱,也要耗费心力应付朝堂暗箭,实在劳累无比。
原本按照他的计划,等岐州、华州的战事平息,赵思绾和王景崇兵败,李守贞大后方生乱,到那时他再出兵,一战克定的概率就能大增。
郭威轻抚髯须,目光从书册上挪开,笑道:“范貂寺莫急,你看,大伙不正商量着嘛!”
郭威双目迸出精芒,大喝:“赶快送进来!”
“哈哈~好!杂家告辞,晚些再来拜见郭帅!”范刚拱拱手,欢欢喜喜地一溜小跑离开大帐。
柴荣和魏仁浦相视而笑,老将扈彦珂的想法与他们不谋而合。
范刚轻轻哼了声,没有再说话,眼皮一耷拉,耐着性子听这帮老杀才吵嘴。
这两份军报当真来的及时,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帐中众将又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两种建议都有人支持。
“郭大帅,这仗究竟该怎么打,您倒是拿个主意呀?总这么耗着,白白浪费朝廷的钱粮,终归不是办法!”
郭威猛地仰头大笑,笑声洪亮豪迈,有一种尽舒胸中郁结烦懑之气的感觉。
“某猜此人一定是一位年过半百的智者!如果有幸遇见,扈某一定要亲自拜访!”
柴荣和魏仁浦也居于其中。
岐州赵晖、焦继勋联名军报送至!
长安留守王守恩军报送至!”
郭威叹口气,揉揉眉心,刚想说话,只听帐外传来急报:
范刚迫不及待地接过军报,瞪大眼一字不落地浏览一遍。
“希望是好事吧.”柴荣默默祈祷。
“原来是黑火雷的制造者,难怪难怪!”
欣慰的同时,柴荣又有些疑惑。
郭威点点头,满脸严肃,没有说赞同哪一方的建议。
近十万大军屯守在潼关外半月不动,官家和朝堂上一些臣子,只怕都坐不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