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郭大爷的及时雨-《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3/3)页

    郭威抱拳道:“好说好说,范貂寺写好奏报,本帅签名用印,再派人护送范貂寺回京!”

    柴荣反复看了两遍军报,连连深呼吸才压住心中的激动和惊喜。

    范刚捏着兰指哼唧道:“杂家想说的是,杂家也赞同打蒲津关!”

    柴荣和魏仁浦相视无奈,范刚翘着二郎腿,涂了脂粉的白脸上满是不耐烦。

    南岸大营,中军帅帐内。

    他前脚刚到军中,接手军务还没几日,官家就迫不及待地将范刚派来,名义上是问询战事进展,实际上就是监军。

    大唐末期宦官弄权,甚至行废立天子之举,殷鉴不远,当今官家却不思教训,依然我行我素宠信宦官,实在令人失望又无奈。

    “范貂寺当真好见识!”郭威笑眯眯地竖起大拇指,“范貂寺的建言,本帅会认真考虑!”

    忽地,他愣了愣,这两份军报不会是朱秀自己写的吧?

    柴荣神情古怪起来,按照他对朱秀的了解,那小子还真有可能干这样的事。

    按理说,三位节度使都是老成持重之辈,即便朱秀功劳显著,也不应该在写给主帅的军报里大书溢美之词。

    “如此良才竟然去了泾州效力,实在可惜!史匡威那胡蛮,命可真好!”

    一众将领紧张不安,柴荣两鬓渗出汗水,连一向注重养气功夫的魏仁浦,也禁不住满眼担忧关切。

    一众将领目不转睛地望着,大帐内气氛有些凝重。

    “焦继勋和赵晖皆是我朝名将,还从未听过说,他们会如此夸赞谁!”

    军报又从范刚手里依次传阅下。

    半月已过,平叛大军没有任何动向,开封派遣使臣问询,郭威不得已,召集部将属官商讨进兵。

    范刚公鸭嗓“嘎嘎”笑了几声,没好气道:“郭帅还是尽快拿出主意来,打两场胜仗,杂家也好回去向官家交差。”

    可惜亲眼见识者寥寥无几,平叛主力大军里,只有天雄军才有几个,被郭威和柴荣列为重点管控之物,轻易不对外示人。

    柴荣苦笑道:“恐怕要让老将军失望了,此子比某还小十岁,是一位.嗯.聪颖欢脱的少年郎!”

    众将军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大帐两侧分坐各军节度使、各禁军将领。

    “呵呵,让范貂寺和我们这群大老粗住一块,实在委屈了,抱歉抱歉!你且耐心等候,只要战机出现,本帅立马挥师西进!”

    郭威客气地笑道。

    老将扈彦珂疑惑道:“这朱秀是何人?震天雷又是何物?”

    柴荣暗暗摇头,满心困惑。

    一名身穿红锦袍,面白无须的太监坐在左侧首位,此人名叫范刚,乃是内侍省少监,内宫副总管,刘承祐派来问询,了解战事进展的使臣。

    扈彦珂捋捋白须,摇头感叹。

    郭威满脸肃穆地看完第一份军报,又拿起长安留守王守恩送来的一份展开看。

    郭威面皮颤了颤,攥紧椅子扶手,想嘲笑又恼火不已,恨不得一掌捏死这狗屁不懂的死太监。

    “是啊,彰义军朱秀?从未听过?现居何职呀?”

    焦继勋、赵晖、王守恩,三名藩镇节度使,朝廷重臣,对他赞不绝口,简直将他夸成天上仅有,地下绝无的旷古烁今之大才!

    范刚挑眉得意地笑了,打仗嘛,哪有这么麻烦,这帮带把儿的老爷们,还不如杂家一个阉人。

    可一旦两镇战事受阻,平叛的压力将会全部集中在父亲和主力大军身上,李守贞的气焰将会愈发嚣张,官家和朝廷更会不顾一切地催促出兵。

    郭威虎目扫视众将,沉声道:“吵嚷了一个时辰,可有大致方略?”

    扈彦珂惊呆了:“这这.世上竟有如此少年英才?”

    郭威起身道:“好了,总之,三位将军的军报不会有错,赵思绾和王景崇皆已平定,三镇之乱,只剩河中李守贞一家!诸位各归军营,操练兵马,等候军令!破李守贞之战机,已在眼前!”

    “谨遵帅令!”众将军抱拳大声应诺,战意高昂。

    (本章完)


    第(3/3)页